1.風(fēng)寒閉肺治則:辛溫解表,宣肺平喘。
主方:三拗湯加減。
加減:痰白量多,加象貝10克、萊菔子10克;呼吸急促,加蘇子10克(包煎)、葶藶子10克;唇周青紫,加桃仁10克、紅花6克;四肢不溫,加桂枝6克、細(xì)辛3克。
主方分析:本證風(fēng)寒閉肺,宜宣散與降逆并施。
三拗湯專于宣散,又能化痰降逆,較為對證。方中麻黃辛溫,宣肺散寒;杏仁苦溫,降氣化痰;甘草甘潤,既可制麻黃之峻烈,又可甘潤護(hù)肺。
處方舉例:麻黃6克 杏仁6克 前胡10克 防風(fēng)10克淡豆鼓10克 半夏10克 陳皮6克 白芥子10克 桔梗3克 甘草6克
2.風(fēng)熱鬧肺治則:辛涼解表,宣肺平喘。
主方:麻杏石甘湯加減。
加減:發(fā)熱惡風(fēng),加荊芥10克、防風(fēng)10克;氣急痰多,加蘇子10克(包煎)、象貝10克;口渴欲飲,加石斛10克、蘆根30克。
主方分析:麻杏石甘湯為清宣肺熱的主要方劑,在《傷寒論》中原治“汗出而喘,無大熱者”。本方與三拗湯相較,增石膏一味,能清肺泄熱,用量要適當(dāng)加重,此藥還能制約麻黃辛溫之性。
處方舉例:麻黃6克 杏仁10克 生石膏30克 銀花10克 連翹10克 薄荷6克(后下)牛蒡子10克 前胡10克 桔梗3克 甘草6克
3.痰熱鬧肺治則:清熱宣肺,滌痰定喘。
方藥:五虎湯、蘇葶丸加減。
加減:熱重苔黃,加寒水石15克、山梔10克;痰多色黃,加陳膽星10克、黛蛤散10克(包煎);口唇青紫,加丹參10克、紅花6克;大便干結(jié),加石斛10克、蘆根30克。
主方分析;本證為肺炎重癥,痰熱搏結(jié),壅盛于肺,故宜用大劑清涼瀉肺開閉治療。五虎湯即麻杏石甘湯加細(xì)茶組成,具有清熱平喘功效,細(xì)茶能清火利水。蘇葶九中蘇子降氣,葶藶子瀉肺化痰。兩方合用,清熱與降氣化痰并重。
處方舉例:麻黃6克 杏仁10克 生石膏30克 綠茶10克 蘇子 10克(包煎)葶藶子 10克 黃芩 10克 魚腥草30克 桔梗3克 甘草6克
4.正虛邪戀治則:益氣健脾,止咳化痰。
方藥:人參五味子湯加減。
加減:痰多者,加半夏10克、陳皮6克;動則汗出,加黃芪10克、牡蠣30克(先煎);肺內(nèi)濕啰音不吸收,加竹節(jié)白附6克(先煎)、制南星10克。
主方分析:肺炎后期,遷延不愈,常呈氣陰二虛。
人參五味子湯由四君子湯與生脈散組成,前者可補(bǔ)氣健脾,后者既能補(bǔ)氣,又能養(yǎng)陰益肺。此方養(yǎng)陰而不滋膩,補(bǔ)氣而不化燥,適行其中。
處方舉例:黨參10克 白術(shù)10克 茯苓10克 五味子6克 象貝10克 山藥10克 扁豆10克 紫菀10克 百部10克 甘草6克出現(xiàn)心陽虛衰變證時,用參附龍牡救逆湯溫陽固脫;內(nèi)陷厥陰,用羚角鉤藤湯、牛黃清心丸平肝熄風(fēng)、清心開竅。
本病治療重在宣肺開閉、化痰降逆,寒偏重則配合疏風(fēng)散寒,熱偏重則配合清泄除熱。由于邪易化熱,表現(xiàn)熱證較多,麻杏石甘湯是一張主方,不論有汗無汗,只要發(fā)熱咳喘,均可應(yīng)用。三拗湯為麻杏石甘湯去石膏,五虎湯則為加細(xì)茶,由此可見掌握此方應(yīng)用的重要性。
中醫(yī)治療肺炎,從各地報(bào)道看有較好效果,但治療時必須注意輕重,加強(qiáng)嚴(yán)密觀察。尤其新生兒及嬰幼兒時期肺炎,病情較重,變化又大,應(yīng)收入病房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