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茄 (《國藥的藥理學》)
為茄科植物千年不爛心的果實。
千年不爛心(《植物名實圖考》) 多年生蔓生草本或亞灌木,長約2.5米。 幼莖具細毛或近無毛。 葉互生,卵狀橢圓形,長4~9厘米,寬2~5厘米,先端長尖,基部心形而下延,全緣,或基部2裂作戟形,兩面均有細毛散生,沿脈較密;葉柄長2~3.5厘米,有細毛。 聚傘花序頂生,或于枝端與葉對生,總花梗細長,長約3厘米,具稀細毛;小花柄長5~10毫米,無毛;萼漏斗形,萼片5,卵形;花冠紫色或白色,裂片5,向下反折,卵狀或長方狀披針形,頂端尖,基部有綠色點2,外面有細毛;雄蕊5,著生于花冠管口,花絲極短而扁,下部合生;雌蕊1,子房卵形,2室,花柱細長,柱頭小,半球形。 漿果卵形或球形,熟時紅色。
種子白色,扁圓,細小。 花期7一9月。 生長路邊及山野草地。 全國大部分地區(qū)均有分布。
本植物的全草(白毛藤)亦供藥用,另詳專條。
秋季果實成熟時采收。
未成熟果實含多種甾體生物堿,有α-、β-、γ1-、γ2-和δ-苦茄堿、澳洲茄堿、澳洲茄邊堿、蜀羊泉堿、番茄烯胺、澳洲茄胺等。
其中主要是番茄烯胺或蜀羊泉堿,開始成熟時則以澳洲茄胺為主。
這些生物堿的總量隨著果實的長大而增加,當果實開始變紅成熟時,含量開始減少,成熟后幾乎全部消失。
β-苦茄堿有抗小白鼠肉瘤-180的作用。
其次,含替告皂甙元和雅姆皂甙元二者含量在未成熟的和成熟的果實中,基本一樣,在成熟的果實中,含3,4-去氫番茄-醛-16、番茄黃質(zhì)和白莢果紅素等色素。
此外,果實中還含還原糖31.55%、油0.9603~9.157%及少量的酒石酸、檸檬酸等。
苦茄中所含生物堿的藥理作用,參見龍葵、白毛藤條。
《國藥的藥理學》:為利尿藥,又為神經(jīng)痛藥及消腫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