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zhí)業(yè)藥師免費資料領(lǐng)取](http://m.cddzsc.cn/upload/html/2019/06/li212438.png)
【拼音名】Huánɡ Qí
【別名】綿芪、綿黃芪
【來源】為豆科黃芪屬植物膜莢黃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 (Fisch.) Bunge 及內(nèi)蒙古黃芪A. mongholicus Bunge的根。野生品秋季挖根;栽培品播種后4~5年春季萌芽前或秋季落葉后采挖,除去莖苗及須根,曬干。
【原形態(tài)】1.膜莢黃芪(卜奎芪、口芪)多年生草本,高0.5~1.5米。根直而長,圓柱形,稍帶木質(zhì),長20~50厘米,根頭部徑1.5~3厘米,表明淡棕黃色至深棕色。莖直立,具分枝,被長柔毛。單數(shù)羽狀復(fù)葉互生,葉柄基部有披針形托葉,葉軸被毛;小葉13~31片,卵狀披針形或橢圓形,長0.8~3厘米,先端稍鈍,有短尖,基部楔形,全緣,兩面被有白色長柔毛,無小葉柄。夏季葉腋抽出總狀花序,較葉稍長;花萼5淺裂,筒狀;蝶形花冠淡黃色,長約1.6厘米,旗瓣三角狀倒卵形,翼瓣和龍骨瓣均有柄狀長爪。莢果膜質(zhì),膨脹,卵狀長圓形,長2厘米余,先端有喙,被黑色短柔毛。種子5~6粒,腎形,棕褐色。
2.內(nèi)蒙古黃芪(紅藍芪、白皮芪) 形似上種,惟其托葉呈三角狀卵形,小葉較多,25~37片,小葉片短小而寬,呈橢圓形。花冠黃色,長不及2厘米。莢果無毛,有顯著網(wǎng)紋。
【生境分布】1.膜莢黃芪:生于山坡灌叢及旱坡砂質(zhì)壤土地區(qū)。分布于黑龍江、吉林、遼寧、河北、山西、內(nèi)蒙古、陜西、甘肅、寧夏、青海、山東、四川和西藏等省區(qū)。
2.內(nèi)蒙古黃芪:生于山野。分布于黑龍江、吉林、內(nèi)蒙古、河北、山西和西藏等省區(qū)醫(yī)|學(xué)教|育網(wǎng)整理。
【栽培】適應(yīng)性強,南北各地均可栽培,以土層深厚、排水良好的砂質(zhì)壤土及石灰質(zhì)壤土生長較好。種子繁殖,北方,春季4~5月或秋季9~10月播種,條播,行距1尺,開淺溝,深約1寸,將種子均勻撒播溝內(nèi),覆土半寸左右,每畝播種量2~3斤,播種后注意澆水保濕,約2~3周出苗;秋播者需至第二年春季出苗,出苗后,生有4~6片葉時,間苗,株距4~6寸。若采用穴播,每穴可播種5~7粒。生長期間可追肥1~2次;秋季注意排水以預(yù)防白粉病及根腐病發(fā)生,如發(fā)現(xiàn)后則可噴灑0.3波美度石硫合劑防治。
【藥理作用】1、正常大鼠飼以含黃芪粉末的事務(wù)1周后,測其耗氧量比服藥前逐漸增加。
2、能加強正常心臟收縮,對衰竭的心臟有強心作用醫(yī)|學(xué)教|育網(wǎng)整理。
3、本品能使管狀血管和腎臟血管擴張,并使全身末梢血管擴張,皮膚循環(huán)暢盛,使高血壓患者血壓下降。
4、實驗者在自己身上進行了利尿試驗,證明黃芪有中等的利尿作用。
5、黃芪磨成粉末加入飼料給大白鼠喂服3日,有阻抑實驗性腎炎的作用。
6、黃芪對小白鼠有鎮(zhèn)靜作用,能維持?jǐn)?shù)小時。
7、家兔口服黃芪,可使血糖明顯下降。
8、對大白鼠離體子宮具有興奮收縮作用。
9、抑菌試驗:本品在體外對志賀氏痢疾桿菌、炭疽桿菌、甲型溶血性鏈球菌、乙型溶血性鏈球菌、白喉桿菌、假白喉桿菌、肺炎雙球菌、金黃色葡萄球菌、檸檬色葡萄球菌、枯草桿菌等均有抑制作用。
【炮制】蜜黃芪:將黃芪片加煉熟的蜂蜜與少許開水,拌勻稍悶,放鍋內(nèi)炒至黃色并不粘手時,取出晾涼(每100斤用煉熟的蜂蜜25斤)。
【性味】甘,微溫。
【功能主治】補齊固表,托瘡生肌。主治體虛自汗,久瀉,脫肛,子宮脫垂,慢性腎炎,體虛浮腫,慢性潰瘍,瘡口久不愈合。
【用法用量】3~5錢,大量可用至1~2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