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簡易方》引《葉氏錄驗方》(錄自《醫(yī)方類聚》卷一五O)。
【別名】二黃丸、地黃丸、固本丸、生料固本丸
【組成】生地黃(洗) 熟地黃(洗再蒸) 天門冬(去皮) 麥門冬(去心)各30克 人參15克(經(jīng)驗秘方、良方、壽親養(yǎng)老新書各30克)。
【用法】上藥五味,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30丸,空腹用溫酒或鹽場送下。
【附注】二黃丸(《壽親養(yǎng)老新書》卷四)、地黃丸(《普濟方》卷二二六引《如宜方》)、固本丸(《醫(yī)方類聚》卷七十引《簡奇方》)、生料固本丸(《醫(yī)略六書》卷二十二)。
扶元潤燥,補血益氣,清金降火,生精固本,延年益壽。
血虛精虧。須發(fā)早白,顏貌衰老;或脾虛煩熱,金水不足;或肺氣燥熱,作渴作嗽?;蛐”愣坛?,澀滯如淋,大便燥結(jié)等陰虛有火之證。
中寒人不可服。
1.《醫(yī)方類聚》引《葉氏錄驗方》:夫人心生血,血生氣,氣生精,精盛則須發(fā)不白,顏貌不衰,延年益壽;其夭瘀者,多由服性熱之藥,不能滋生精血也。而藥之滋補者,無出生熟二地黃,天麥二門冬,人徒知服二地黃。而不知以二門冬為引也。蓋生地黃能生精血,用天門冬引入所生之地,熟地黃能補精血,用麥門冬引入所補之地,四味互相該載;本草又以人參為通心氣之主使,五味并歸于心。而藥之滋補,誠無過此,
2.《成方便讀》:夫虛勞一證,有陰虛陽虛之分,其由于陰虛者,皆始于腎,而終于肺。以腎水不足,則虛火凌逼肺金,金受火刑,不能生水。于是腎愈虛,金愈燥,煎熬焚灼,不至同歸于盡不止也。故以二地滋腎水,二冬保肺金,然二地二冬,皆重濁滋膩,有質(zhì)而無氣。雖有補腎保肺之能,而不能使金水相生,循環(huán)上下,不得不賴人參之氣厚力足者,從中而贊助之,且脾胃者中流砥柱,肺腎陰虛之盛者,總宜以甘藥補中,使上下受蔭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