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費試聽
- 免費直播
1月23日 19:00-20:00
詳情2月7日 19:00-21:00
詳情(一)瘀血的基本概念
瘀血,又稱蓄血、惡血、敗血、蝦血。瘀乃血液停積,不能活動之意。所謂瘀血,是指因血行失度,使機體某一局部的血液凝聚而形成的一種病理產(chǎn)物,這種病理產(chǎn)物一經(jīng)形成,就成為某些疾病的致病因素而存在于體內。故瘀血又是一種繼發(fā)性的致病因素。瘀血證則是由瘀血而引起的各種病理變化,臨床上表現(xiàn)出一系列的癥狀和體征。
一般認為,因瘀致病的叫“血瘀”,因病致瘀的叫“瘀血”;先瘀后病者為病因,先病后瘀者為病理。這種區(qū)別似無重要的意義,故統(tǒng)稱“瘀血”。
(二)瘀血的形成
1.外傷:各種外傷,諸如跌打損傷、負重過度等,或外傷肌膚,或內傷臟腑,使血離經(jīng)脈,停留體內,不能及時消散或排出體外,或血液運行不暢,從而形成瘀血。
2.出血:或因出血之后,離經(jīng)之血未能排出體外而為瘀,所謂“離經(jīng)之血為瘀血”?;蛞虺鲅?,專事止?jié)^用寒涼,使離經(jīng)之血凝,未離經(jīng)之血郁滯不暢而形成瘀血。
3.氣虛:載氣者為血,運血者為氣。氣行血行,氣虛運血無力,血行遲滯致瘀?;驓馓摬荒芙y(tǒng)攝血液,血溢脈外而為瘀,此為因虛致瘀。
4.氣滯:氣行則血行,氣滯血亦滯,氣滯必致血瘀。
5.血寒:血得溫則行,得寒則凝。感受外寒,或陰寒內盛,使血液凝澀,運行不暢,則成瘀血。醫(yī)學教育網(wǎng)搜|集整理
6.血熱:熱人營血,血熱互結,或使血液粘滯而運行不暢,或熱灼脈絡,血溢于臟腑組織之間,亦可導致瘀血。可見,寒熱傷及血脈均可致瘀。
7.情緒和生活失宜:情志內傷,亦可導致血瘀,多因氣郁而致血瘀。此外,飲食起居失宜也可導致血瘀而變生百病。
綜上所述,瘀血的形成,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是由于氣虛、氣滯、血寒、血熱等內傷因素,導致氣血功能失調而形成瘀血;二是由于各種外傷或內出血等外傷因素,直接形成瘀血。
1月23日 19:00-20:00
詳情2月7日 19:00-21:00
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