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載

掃一掃,立即下載

醫(yī)學教育網APP下載

開發(fā)者:1

蘋果版本:1

安卓版本:1

應用涉及權限:查看權限 >

APP:隱私政策:查看政策 >

微 信
醫(yī)學教育網微信公號

官方微信Yishimed66

您的位置:醫(yī)學教育網 > 中醫(yī)助理醫(yī)師 > 輔導精華

防風通圣散-中醫(yī)助理醫(yī)師考試輔導

2014-05-20 11:16 醫(yī)學教育網
|

熱點推薦

——●●●聚焦熱點●●●——
報名時間>> 考試公告>> 各地動態(tài)>>
重大變動>> 摸底測試>> 資料0元領>>

為了幫助即將參加2014年中醫(yī)助理醫(yī)師考試的考生順利復習,醫(yī)學教育|網搜集了相關的知識點,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預祝大家取得好成績!

防風通圣散:

【分類】和解劑-表里雙解

【組成】防風 川芎 當歸 芍藥 大黃 薄荷葉 麻黃 連翹 芒硝各半兩(各6g)石膏 黃芩 桔梗各一兩(各12g) 滑石三兩(20g) 甘草二兩(10g) 荊芥 白術 梔子各二錢半(各3g)

【用法】上為末,每服二錢(6g),水一大盞,生姜三片,煎至六分,溫服。

【功效】疏風解表,清熱通便。

【主治】風熱壅盛,表里俱實證。憎寒壯熱無汗,頭目昏眩,目赤睛痛,口苦舌干,咽喉不利,涕唾稠粘,大便秘結,小便赤澀,舌苔黃膩,脈數(shù)有力。并治瘡瘍腫毒,腸風痔漏,鼻赤癮疹等證。痛、三叉神經痛等屬風熱壅盛,里閉不通者。

【方解】本方所治之證乃由外感風邪,內有蘊熱,表里皆實所致。外感風邪,邪正交爭于表,故憎寒壯熱無汗;風熱上攻,以致頭目昏眩,目赤睛痛;內有蘊熱,故口苦舌干,咽喉不利,涕唾稠粘,便秘溲赤。至于瘡瘍腫毒,腸風痔漏,鼻赤癮疹等證,亦屬風熱壅盛所致。治宜疏鳳解表,通里清熱。方中麻黃、荊芥、防風、薄荷疏風解表,使外感風邪從汗而解;大黃、芒硝瀉熱通便,滑石、梔子清熱利濕,使里熱從二便分消。配伍石膏、黃芩、連翹、桔梗清熱瀉火解毒,以清肺胃之熱。如此則上下分消,表里并治?;馃嶂埃蒲臍?,汗下并用,亦易傷正,故用當歸、白芍、川芎養(yǎng)血和血;白術、甘草益氣和中,其中大量甘草甘以緩之,又能調和諸藥。合而成方,汗下清利四法俱備,上中下三焦并治。正如《王旭高醫(yī)書六種·退思集類方歌注》所說:“此為表里、氣血、三焦通治之劑”,“汗不傷表,下不傷里,名曰通圣,極言其用之效耳”醫(yī)學教`育網搜集整理。

【運用】1.本方主治表里俱實證。以憎寒壯熱無汗,口苦咽干,二便秘澀,舌苔黃膩,脈數(shù)為證治要點。虛人及孕婦慎用。

2.若表證較輕,可酌減解表藥之量,或去麻黃;內熱不甚者,去石膏;無便秘者,可去芒硝。

3.感冒、頭面部癤腫、急性結膜炎、高血壓、肥胖癥、習慣性便秘、痔瘡等,屬風熱壅盛,表里俱實者,均可治之。

【文獻】《醫(yī)方考》:“風熱壅盛,表里三焦皆實者,此方主之。防風、麻黃,解表藥也,風熱之在皮膚者,得之由汗而泄;荊芥、薄荷,清上藥也,風熱之在巔頂者,得之由鼻而泄;大黃、芒硝,通利藥也,風熱之在腸胃者,得之由后而泄;滑石、梔子,水道藥也,風熱之在決瀆者,得之由溺而泄。風淫于膈,肺胃受邪,石膏、桔梗,清肺胃也,而連翹、黃芩,又所以祛諸濕之游火。風之為患,肝木主之,川芎、歸、芍,和肝血也,而甘草、白術,又所以和胃氣而健脾。劉守真氏長于治火,此方之旨,詳且悉哉。”

【方歌】防風通圣大黃硝,荊芥麻黃梔芍翹, 甘桔芎歸膏滑石,薄荷芩術力偏饒, 表里交攻陽熱盛,外科瘍毒總能消。

【相關癥狀】皮膚粟疹 無汗 眼皮跳 偏頭痛 目赤 目昏 口苦 小兒風疹附奶麻 舌干 舌苔黃 舌苔黃膩 咳痰 腹瀉 大便秘結 大便下血 小便黃赤 無名腫毒 肛門生痔

題庫小程序

距離2025中醫(yī)技能考試

編輯推薦
    • 免費試聽
    • 免費直播
    張鈺琪 中醫(yī)助理醫(yī)師 《方劑學》 免費試聽
    免費資料
    中醫(yī)助理醫(yī)師 備考資料包
    歷年考點
    應試指導
    仿真試卷
    思維導圖
    立即領取
    回到頂部
    折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