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德國癌癥研究中心Rothenbacher醫(yī)師等的一項研究表明,與C反應蛋白(CRP)或肌酐清除率(CrCl)相比,N端腦鈉肽前體(NT-proBNP)水平預測冠心病患者發(fā)生心血管事件危險的價值更高。[ArchInternMed2006,166(22):2455]
該研究共納入1051例30~70歲的冠心病患者。研究者在基線時測定患者的NT-proBNP、CRP和CrCl水平,并用Cox比例風險模型評價NT-proBNP、CRP和CrCl對聯(lián)合心血管病終點事件(致死或非致死性心梗及卒中)的預測價值。
結果顯示,在平均48.7個月的隨訪期內,有95例患者(9.0%)再次發(fā)生心血管事件。經(jīng)年齡、性別、吸煙、糖尿病史、冠心病初始治療、康復門診、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和降脂藥物治療等因素校正后,與NT-proBNP基線水平為最低四分位組相比,最高四分位組患者發(fā)生心血管病事件的危險顯著升高(HR=3.34,P<0.001)。對于CRP來說,相應HR為1.76(P=0.06)。與CrCl≥90ml/min的患者相比,CrCl<60ml/min者發(fā)生心血管病事件的危險較高(HR=2.39,P=0.002)。即使把3個生化標志物在一個模型中同時進行分析,NT-proBNP仍然顯示出對心血管病事件具有預測能力。
在急性冠脈事件發(fā)生幾周內,NT-proBNP可能是臨床上預測繼發(fā)心血管事件的生化標志物,可與已確定的危險因素相互補充,提供預后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