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費試聽
- 免費直播
![](http://m.cddzsc.cn/upload/html/2021/01/my120031.png)
2月7日 19:00-21:00
詳情![](http://m.cddzsc.cn/upload/html/2021/01/my120031.png)
2月8日 09:00-21:00
詳情“中國有100萬種生物,目前被辨識的僅有12萬……”在江蘇省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暨南京中山植物園建園80年慶祝大會上,來自美國的植物學專家,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密蘇里植物園主任、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南京中山植物園名譽主任彼得。雷文(如圖,本報記者王成兵攝)表示,中國應加強對生物多樣性的保護與研究。
2050年,中國年平均氣溫預計將上升3.3℃
彼得·雷文1936年出生于上海,第二年隨家人回到美國。
現(xiàn)年73歲的彼得·雷文一直對中國有一種特殊的感情,十分關注中國的環(huán)境問題。
“發(fā)展經(jīng)濟不能忽略環(huán)境,否則自然會對人類進行懲罰。”彼得說,全球變暖已是不可避免的趨勢,與2000年相比,到2050年,中國年平均氣溫預計將上升3.3℃,喜馬拉雅山上的冰川融化加劇。他說,除南極和北極外,喜馬拉雅山山區(qū)的冰川是地球上規(guī)模最大的冰塊集中區(qū),亞洲七大河流——長江、黃河、雅魯藏布江、怒江、恒河、湄公河和印度河的水源都來自喜馬拉雅山的冰川。冰川融化造成的各大河流水位的漲落將給中國西部、尼泊爾和印度北部的居民帶來嚴重的經(jīng)濟與環(huán)境問題,對數(shù)以億計人民的糧食和飲水安全構成威脅。
生物多樣性損失是最嚴重的環(huán)境問題之一
多年來,彼得一直倡導維護生物多樣性的重要性。他說,生物多樣性的損失是最嚴重的環(huán)境問題之一。
彼得說,生物多樣性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食物、藥品、建材、化學原料以及利用現(xiàn)代分子生物學的成就,來提高改進農(nóng)作物和其他重要經(jīng)濟植物的產(chǎn)量和品質(zhì)……所有這些醫(yī)`學教 育網(wǎng)搜集整理都依賴于生物多樣性。
“中國擁有北半球最豐富的生物多樣性,根據(jù)人們已熟知的中國生物種群,比如陸生脊椎動物和植物在世界生物種群中的比例可以推斷出,中國約有100萬種生物,這里面還不包括細菌。”彼德說,不過,這百萬種生物中,僅有12萬種被辨識和記錄。
更令彼得擔憂的是不少物種面臨消失,消失原因包括環(huán)境破壞、氣候變化、生物入侵,新的害蟲和病原體等。彼得說,據(jù)估計,中國每年因生物入侵造成的損失至少有1億元,這個數(shù)字仍在上升。
保護生物多樣性,中國已在行動
“保護生物多樣性的重要性已引起很多中國科學家的關注。”彼得說,如中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主任陳宜瑜院士建議編制全國生物物種名錄,就非常有助于生物多樣性的保護。因為在制定名錄過程中,可以對現(xiàn)有植物和其他生物的生存狀況進行評估,并明確哪類生物已瀕臨滅絕,需加強保護。
作為南京中山植物園名譽主任,彼得說,中山植物園參與的昆明國家種子庫工程,也有助于保護生物多樣性。據(jù)了解,該庫以收集保存野生植物為主,重點收集保存珍稀瀕危、特有和有重要經(jīng)濟價值和科學價值的物種,是中國最大的種子庫。
“除了開展科學研究,各個城市的植物園也應加強面向公眾的科普教育功能,讓更多市民知道保護生物多樣性的重要性。”彼得說。
2月7日 19:00-21:00
詳情2月8日 09:00-21:00
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