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s/news/2017/r_ico_01.png)
生活污水是指人們日常洗滌廢水和糞便污水等。生活污水中99%以上是水,固體物質一般不足1%,主要為纖維素、油脂、蛋白質及其分解產物等。生活污水適宜于多種微生物的繁殖,因此常含有大量細菌和病原體(如腸道致病菌,寄生蟲卵等)。生活污水通常進入城鎮(zhèn)污水處理廠,經處理后方能排入水體。其處理方法常用物理處理(格柵、篩網、沉淀池等)和生物處理(活性污泥法、生物濾池法),其原理和設備與工業(yè)廢水處理相同。
對于未建污水處理廠的城鎮(zhèn),應在建筑物外的空地上構筑化糞池,以接納沖水式廁所的糞便污水和其他生活污水。糞便污水流入化糞池后,應在池內保留12~24h,此時生化需氧量可降低約30%,流出的污水可排入城鎮(zhèn)下水道。糞便污水中的雜質下沉為污泥,進行厭氧發(fā)酵三個月至半年,促使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蟲卵的死滅。
生活污水中含有相當數(shù)量的氮、磷、鉀等肥料成分。在合適的自然條件下,醫(yī)學教|育網搜集整理可將處理后的生活污水作為一種資源用于灌溉農田,增加土壤肥力和水分,提高農作物產量,并利用生物氧化作用使污水凈化。但城鎮(zhèn)下水道污水中?;煊形唇浱幚淼墓I(yè)廢水。這種混合污水常含有多種有毒有害化學物質和病原體,如用于農田灌溉或養(yǎng)魚將對環(huán)境、生態(tài)和人類健康產生不利影響。調查結果顯示,城市生活污水與工廠排放的混合污水灌溉農田,土壤、農作物中的污染物含量顯著增高,尤以重金屬毒物更為突出。當?shù)鼐用耋w內毒物負荷增加,腫瘤特別是消化系統(tǒng)腫瘤如胃癌、肝癌等的發(fā)生有增加的趨勢。因此,生活污水特別是工業(yè)廢水在灌溉農田或養(yǎng)魚前必須經過處理,去除其中的重金屬和難降解的有機物,使水質達到農田灌溉水質標準或漁業(yè)水質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