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免費資料
免費領取
網校內部資料包
考試輔導
直播課
經行腫脹脾腎陽虛證辨證治療是中醫(yī)執(zhí)業(yè)助理醫(yī)師考試要求掌握的內容,醫(yī)學教育網搜集整理相關內容供大家參考。
主要證候:經行面浮肢腫,按之沒指,經行量多,色淡質稀,倦怠乏力,納呆腹脹,大便溏薄,腰膝酸軟。舌淡,苔白膩,脈沉緩。
證候分析:脾腎陽虛,水濕內停,經前及經期氣血下注沖任,脾腎益虛,脾失健運,腎失溫化,水濕泛溢于肌膚,則見面浮肢腫,按之沒指;脾腎虛損,經血失固,則經行量多,色淡質稀;脾陽不振,運化無力,故見倦怠乏力,納呆腹脹,大便稀溏;腰為腎府,腎虛則腰膝酸軟。舌淡苔白膩,脈沉緩,乃為陽虛不足之候。
治法:溫腎化氣,健脾利水。
方藥:苓桂術甘湯(《傷寒論》)。
茯苓、白術、桂枝、甘草。
方中桂枝溫腎助陽,化氣行水;白術、茯苓健脾利水;甘草益氣和中。全方具有溫腎健脾、化氣利水之功。
若見水濕較重,水腫明顯者,加豬苓、澤瀉利水消腫;陽虛惡寒喜暖者,加巴戟天、仙靈脾溫腎助陽。醫(yī)學教育網搜集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