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名】Chái Hú
【英文名】RADIX BUPLEURI
【來源】本品為傘形科植物柴胡Bupleurum chinense DC.或狹葉柴胡Bupleurum scorzonerifolium Willd.的干燥根。按性狀不同,分別習稱北柴胡及南柴胡。春、秋二季采挖,除去莖葉及泥沙,干燥。
【性狀】
北柴胡:呈圓柱形或長圓錐形,長6~15cm,直徑0.3~0.8cm.根頭膨大,頂端殘留3~15個莖基或短纖維狀葉基,下部分枝。表面黑褐色或淺棕色,具縱皺紋、支根痕及皮孔。質(zhì)硬而韌,不易折斷,斷面顯纖維性,皮部淺棕色,木部黃白色。氣微香,味微苦。
南柴胡:根較細,圓錐形,頂端有多數(shù)細毛狀枯葉纖維,下部多不分枝或稍分枝。表面紅棕色或黑棕色,靠近根頭處多具細密環(huán)紋。質(zhì)稍軟,易折斷,斷面略平坦,不顯纖維性。具敗油氣。
【鑒別】
?。?) 取本品粉末0.5g,加水10ml,用力振搖,產(chǎn)生持久性泡沫。
(2) 取本品粉末0.5g,加甲醇20ml,置80℃水浴回流1 小時,放冷,濾過,濾液濃縮至5ml,濾過,濾液作為供試品溶液。另取柴胡皂苷a、柴胡皂苷b對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ml 各含0.5mg 的混合溶液,作為對照品溶液。照薄層色譜法試驗,吸取上述兩種溶液各5μl,分別點于同一硅膠G薄層板上,以醋酸乙酯-乙醇-水(8:2:1)為展開劑,展開,取出,晾干,噴以2%對二甲氨基苯甲醛的40%硫酸溶液,60℃加熱至斑點顯色清晰,分別置日光及紫外光燈(365nm)下檢視。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品色譜相應(yīng)的位置上,顯相同顏色的斑點或黃色熒光斑點。
【炮制】
柴胡:除去雜質(zhì)及殘莖,洗凈,潤透,切厚片,干燥。
醋柴胡:取柴胡片,照醋炙法(附錄Ⅱ D)炒干。
【性味】苦,微寒。
【歸經(jīng)】歸肝、膽經(jīng)。
【功能主治】和解表里,疏肝,升陽。用于感冒發(fā)熱,寒熱往來,胸脅脹痛,月經(jīng)不調(diào),子官脫垂,脫肛。
【用法用量】3~9g.
【注意】大葉柴胡BupleurumlongiradiatumTurcz.的干燥根莖,表面密生環(huán)節(jié),有毒,不可當柴胡用。
【貯藏】置通風干燥處,防蛀。
【備注】
?。?)治療感冒常與葛根、羌活等同用。柴胡有較佳的退熱作用,邪在少陽、寒熱往來,常與黃芩、半夏等同用(如小柴胡湯);對瘧疾癥,柴胡又可與草果、青皮等配伍應(yīng)用。柴胡既具良好的疏肝解郁作用,又為疏肝諸藥之向?qū)?,是治肝氣郁結(jié)之要藥。對胸肋疼痛無論內(nèi)由肝郁、外因傷仆皆可應(yīng)用;凡見肝氣郁結(jié)所致的月經(jīng)不調(diào)或痛經(jīng)等,均可與當歸、白芍、香附、郁金等藥同用。柴胡藥性升浮,配黨參、黃耆等補氣藥物,對氣虛下陷的久瀉脫肛、子宮下垂等癥,有升舉陽氣作用。
(2)柴胡一藥,具有輕清升散,又能疏泄的特點。既能透表退熱、疏肝解郁,又可用于升舉陽氣。因此,它在臨床上是一味既可用于實癥,又可用于虛癥的藥物。由于配伍不同而可發(fā)揮它各種不同的功效,如:配葛根、羌活,則發(fā)汗解表;配黃芩、青蒿,則透表泄熱;配常山、草果,則截瘧退熱;配香附、郁金,則疏肝解郁;配黨參、黃耆、白朮、升麻等,則升舉陽氣。但陰虧津少及肝陽上亢者不宜應(yīng)用。柴胡與葛根,輕清升散的功用相近似,故在解表退熱時常同用。但各有特長,柴胡能疏肝解郁,配益氣藥可升陽舉陷,用于子宮脫垂、脫肛,然無生津解渴之功;葛根有生津止渴作用,能生發(fā)清陽,用于水瀉,然無疏肝解郁功能。
【摘錄】醫(yī)學教育`網(wǎng)搜集整理《中國藥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