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名】Cū Fěi Zhī Yè
【來源】
藥材基源:為三尖杉科植物粗榧的枝葉。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Cephalotaxus sinensis (Rehd.et Wils.)Li[C.drupacea Sieb.et Zucc.var.sinensis Rehd.et Wils.]
采收和儲藏:全年或夏、秋季采收,曬干。
【原形態(tài)】灌木或小喬木,高達(dá)15m.樹皮灰色或灰褐色,裂成薄片狀脫落。葉條形,排成2列,長2-5cm,寬約3mm,上部漸窄,先端漸尖或微凸尖,基部近圓形,質(zhì)地較厚,上面深綠色,中脈明顯,下面有2條白色氣孔帶,較綠色邊帶寬2-4倍。雄球花6-7聚生成頭狀,徑約6mm,總梗長約3mm;雄球花卵圓形,基部有1枚苞片,雄蕊4-11枚;雌球花頭狀,通常2-5個胚珠發(fā)育成種子。種子2-5,生于總梗的上端,卵圓形、橢圓狀卵圓形或近球形,長1.8-2.5cm,先端中央有尖頭?;ㄆ?-4月,種子10-11月成熟。
【生境分布】
生態(tài)環(huán)境:分布于長江流域以南至廣東、廣西,西至甘肅、陜西、河南、四川、云南、貴州等地。
資源分布:分布于長江流域以南至廣東、廣西,西至甘肅、陜西、河南、四川、云南、貴州等地。
【化學(xué)成份】枝葉含三尖杉堿(cephalotaxine),Ⅱ-羥基三尖杉堿(Ⅱ-hydroxycephaltaxine),橋氧三尖杉堿(drupacine),去甲基三尖杉酮堿(demethylcephalotaxinone),C-3-表臺灣三尖杉堿(C-3-epiwilsonine),臺灣三尖杉堿(wilsonine)。樹皮含海南粗榧內(nèi)酯(hainanolide),異粗榧堿(isoharringtonine),高粗榧堿(homoharringtonine)。此外,還含粗榧堿(harringtonine),去氧粗榧堿(deoxyharringtonine)。
【藥理作用】從粗榧枝葉中分離的三尖杉堿、高粗榧堿、異粗榧堿的藥理作用海南粗榧的總生物堿制劑對急性及慢性粒細(xì)胞白血病和惡性淋巴病有一定療效。
【性味】苦;澀;性寒
【功能主治】抗癌。主白血?。粣盒粤馨土?
【用法用量】
一般提取其生物堿制成注射劑使用,具體用法用量1.治療白血病 用中華粗榧總生物堿每日50-100mg肌注,個別用至200mg.治療慢性粒細(xì)胞白血病11例,結(jié)果完全緩解者3例,部分緩解Ⅰ級、Ⅱ級各2例,未緩解4例。還發(fā)現(xiàn)本品對慢粒急變亦有較好療效,用治急性淋巴細(xì)胞白血病10例,大部分系與環(huán)磷酰胺、6-巰基嘌呤、激素等聯(lián)合用藥,除1例外均達(dá)不同程度緩解,其中完全緩解6例。觀察急性粒細(xì)胞白病4例。完全緩解2例,部分緩5例。
2.治療真性紅細(xì)胞增多癥 應(yīng)用粗榧酯堿黃治7例9次,結(jié)果緩解3例次,顯效4列次,良好1例次。緩解至良好8例次。至緩解所需藥物總量為65.5-133mg,平均為97.8mg;時間32-42d,平均36d.顯效所需藥物總量為62.5-126mg,平均92.5mg,時間28-50d,平均40d.療效較好,對復(fù)發(fā)的病例仍然有效。在常規(guī)劑量下副反應(yīng)輕而短暫,其缺點(diǎn)為緩解期較短。
【注意】本品主要毒性為骨髓抑制和消化道反應(yīng),少數(shù)病人可發(fā)生心臟毒性反應(yīng)。
【附方】本品植物形態(tài)及果實(shí)均與榧子相似,但木理較榧子粗糙,故名粗榧。其種子亦有代榧子食用,而稱土香榧。
【摘錄】醫(yī)學(xué)教育|網(wǎng)搜集整理《中華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