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法,亦稱溫陽法、祛寒法。溫法是通過溫中、祛寒、回陽、同絡等的作用,使寒氣去,陽氣復,經絡通,血脈和,適用于臟腑經絡因寒邪為病的一種治法?!端貑?middot;至真要大論》說“寒者熱之”,“治寒以熱”,就是溫法的理論依據之一。寒病的成因,有外感、內傷的不同,或由寒邪直中于里,或因治不如法而誤傷人體陽氣,或其人素體陽氣虛弱,以致寒從中生。寒病部位,也有在中、在下、在臟、醫(yī)學教|育網搜集整理在腑,以及在經絡的不同。所以,溫法又有溫中祛寒、回陽救逆和溫經散寒的區(qū)別。還由于寒病的發(fā)生,常常是陽虛與寒邪并存,所以又常與補法配合運用。另,寒邪傷人肌表的病證,又當用汗法治療,不在此例。
護理方法:
1、辨別寒熱真假必須針對寒證,以免妄用溫熱護法,導致病勢逆變。
2、生活起居、飲食、服藥等護理均以“溫”法護之,宜保暖,進熱飲,忌生冷寒涼,飲食宜給性溫的狗肉、羊肉、桂圓等。以助藥物的溫中散寒、振奮陽氣之功效。
3、溫中祛寒藥主治中焦虛寒證,如脘腹脹痛,肢體倦怠,手足不溫,或惡心嘔吐,或腹痛下利,舌苔白滑等,可選用理中丸、建中湯等。在服理中丸時要求服藥后飲熱粥一升許,有微汗時避免揭衣服。
4、溫經散寒藥適用于陽氣不足,陰血亦弱,復有外寒傷于經絡,血脈不利所致諸證,所以不宜單純用辛熱之品,要與養(yǎng)血通脈藥組合來用。代表方有當歸四逆湯:主治血虛受寒、手足厥寒之證,服藥后應注意保暖。
5、回陽救逆藥主治陽氣衰微,內外懼寒,陽氣將亡之危證?;杳曰颊呖山o醫(yī)學教|育網搜集整理鼻飼法用藥,服藥期間應嚴密觀察患者神志、面色、體溫、血壓、脈象及四肢回溫的病情變化。如服藥后,患者汗出不止,厥冷加重,煩躁不安脈細散無根等,為病情惡化,應及時與醫(yī)生聯(lián)系,并積極配合醫(yī)生搶救。藥中有附子需久煎。<6、溫法所用藥物,性多燥熱,易耗陰血。凡陰虧、血熱等證及孕婦不宜用溫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