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費試聽
- 直播公告
![](http://m.cddzsc.cn/upload/html/2021/01/my120032.png)
閆敬之 2月13日 19:00-21:00
詳情![](http://m.cddzsc.cn/upload/html/2021/01/my120032.png)
網校老師 2月8日 09:00-21:00
詳情頭痛是一種癥狀,是一種主觀感覺,也是警惕疾病的一個信號。因此,應進行詳細的問診、體格檢查(包括神經系統(tǒng)檢查)、有關實驗室檢查與器械檢查。醫(yī)學教育/網搜集整理在診斷時,應注意辨別頭痛是功能性還是器質性疾病引起的,如為后者,應迅速查明病因。同時還要區(qū)別是急性還是慢性頭痛。
引起頭面部疼痛癥狀的疾病很多,確診需要依靠詢問病史和詳細的體檢,包括運動系統(tǒng)和神經系統(tǒng)的各種檢查,必要時需借助特殊儀器如:X線、CT等。由于引起頭面部疼痛的疾病種類較多,首先區(qū)別其頭痛是交感性、軀體性,還是中樞性或心理性,對于診斷和治療均十分必要。采用何種神經阻滯才能有效地對疼痛進行治療,鑒別性神經阻滯能對此作出初步評價。方法是根據神經纖維的直徑不同,局麻藥阻滯其傳導所需濃度也不同的理論設計的。交感神經纖維即節(jié)前有髓鞘的B纖維,直徑較細,在蛛網膜下腔或硬膜外腔分別注入0.25%普魯卡因或0.5%利多卡因便能阻斷其傳導;感覺傳導阻斷需分別用0.5%普魯卡因或1%利多卡因;軀體運動阻滯則需用1%普魯卡因或2%利多卡因。無髓鞘的C纖維在各種神經纖維中最細,但卻需用阻斷較粗的A↓δ纖維同等濃度的局麻藥0.5%普魯卡因才能使其傳導消失。
一、鑒別診斷性蛛網膜下腔阻滯
蛛網膜下腔穿刺后首先注入生理鹽水10ml,如果疼痛癥狀緩解而且持續(xù)時間較長,為心理性疼痛,有時此種安慰劑也能暫時使疼痛緩解,需注意區(qū)別。疼痛不消失者,第二步注射25%普魯卡因10ml,疼痛若立即緩解,屬交感神經機制,例如反射性交感神經萎縮癥。個別患者感覺神經阻滯閾值低,此濃度的普魯卡因使感覺也被阻斷,這是例外。疼痛不再消失時,第三步注射0.5%普魯卡因10ml,疼痛立即緩解則證明發(fā)病是軀體性的。第四步注射1%普魯卡因10ml,在感覺阻滯閾值高的患者需用此濃度,如果疼痛消失,其機制仍為軀體性。盡管交感、感覺和運動傳導均被阻斷,但疼痛仍不能緩解,提示為中樞性疼痛。個別患者在長期患有疼痛性疾病之后,在中樞形成一個疼痛興奮灶,即便原發(fā)病治愈,在特定條件下仍會感覺疼痛,亦屬中樞性疼痛。
在注射生理鹽水無效的情況下,先做星狀神經節(jié)阻滯,交感性機制引起的頭、頸、上肢疼痛應緩解。否則再做三叉神經阻滯或頸叢阻滯或臂叢阻滯,若疼痛緩解則屬軀體性。胸部疼痛可作鑒別診斷性硬膜外阻滯,如果交感阻滯后疼痛緩解,除可能是交感機制外,還可能是內臟痛。星狀神經節(jié)阻滯應該對內臟痛也有效。腹腔內臟痛在做腹腔神經叢阻滯后便消失,椎旁脊神經或肋間神經阻滯可使軀體性疼痛緩解。醫(yī)學教育/網搜集鑒別診斷性神經阻滯的基本原理與鑒別診斷性蛛網膜下腔阻滯的原理基本相同,可作類似的解釋。
二、鑒別診斷性硬膜外阻滯
在硬膜外腔穿刺成功后,仿照鑒別診斷性蛛網膜下腔阻滯的方法,依次注入生理鹽水,0.5%利多卡因(硬膜外阻滯交感神經的平均濃度),1%利多卡因(阻滯感覺神經的平均濃度)與2%利多卡因(阻滯所有神經傳導)各10~15ml,然后觀察疼痛是否緩解,作出相應判斷。
上述兩種鑒別診斷性脊神經阻滯均需觀察相當長的時間,尤其硬膜外阻滯發(fā)揮作用慢,有時患者難以耐受固定的體位。另外,蛛網膜下腔阻滯,不能在腰1~2間隙以上穿刺,只能依靠體位調節(jié)麻醉平面,有時不易達到理想部位,麻醉平面過高,有呼吸和循環(huán)抑制的危險性。
三、改良法鑒別診斷性脊神經阻滯
1.蛛網膜下腔阻滯
先在蛛網膜下腔注入生理鹽水2ml,若疼痛消失持續(xù)時間長,則可除外安慰劑反應,而是心理機制。然后一次注入5%普魯卡因腦脊液溶液2ml,注藥后疼痛不消失,則可能是中樞性疼痛。如果疼痛癥狀與蛛網膜下腔阻滯后痛覺的恢復(針刺測痛法)是同時恢復,則屬軀體性機制。在痛覺恢復后,疼痛癥狀較長時間仍不恢復,疼痛機制可能是交感性的。此法的優(yōu)點是操作簡便,穿刺針不保留在后背上;有平臥位觀察,患者容易接受。
2.硬膜外阻滯
其原理和改良法鑒別診斷性蛛網膜下腔阻滯相同,先注射安慰劑,再注射2%利多卡因,然后觀察各種神經纖維功能的恢復過程及其與患者疼痛癥狀恢復的關系,便可作出判斷。
鑒別診斷性神經阻滯是對疼痛的來源進行區(qū)分,其根本目的是為了選擇恰當的神經阻滯療法,以便取得較好的治療效果。疼痛屬于交感神經來源者應施行交感神經阻滯;疼痛為軀體性者需采用軀體神經阻滯進行治療;內臟性疼痛則宜選擇內臟神經阻滯;對于心理性和中樞性疼痛則應考慮其他治療方法;有時復雜性疼痛兼有兩種痛源時則需做交感性與中樞性兩種神經阻滯。因此,在進行疼痛的神經阻滯治療前,除非病因明確,一般應先用此法進行鑒別,不僅能為準確的治療提供依據,還可對疼痛治療的預后作出判斷。
應強調指出,上述神經阻滯法僅是對疼痛的發(fā)生機制進行鑒別,并非對疼痛的病因進行診斷。由于疼痛癥狀與多學科多種疾病有關,在治療前應盡可能確診,醫(yī)學教育/網搜集以便針對疾病本身做特殊治療。由此可知,疼痛治療是一個復雜問題,不是幾次穿刺注藥就能解決。欲取得良好效果,必須具有豐富廣泛的基礎與臨床知識,具有多學科的診斷與治療經驗,對患者主訴與體征深入細致地分析,利用多種工具和手段進行診斷和鑒別診斷,便能決定采用何種神經阻滯進行治療效果最為理想。
閆敬之 2月13日 19:00-21:00
詳情網校老師 2月8日 09:00-21:00
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