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科主治醫(yī)師考試復習,怎樣學習才能異軍突起?如何看書才能事半功倍?醫(yī)學教育網編輯整理的一些知識點,希望對考生們有所幫助。
(一)概述
黃疸為一種常見的臨床表現,是由于血清膽紅素濃度升高,致使皮膚、黏膜、鞏膜發(fā)黃的癥狀和體征。正常人血清膽紅素濃度最高為17.1μmol/L(1.0mg/dl),其中結合膽紅素3.42μmol/L,非結合膽紅素13.68μmol/L.如總膽紅素濃度超過34.2μmol/L(2.0mg/dl),臨床上可發(fā)現黃疸;總膽紅素濃度超出正常范圍,但肉眼難以發(fā)現的黃疸(總膽紅素濃度在17.1~34.2μmol/L之間),稱為隱性黃疸。
(二)正常膽紅累代謝
1.膽紅素的來源①衰老紅細胞所釋放的血紅蛋白為膽紅素的主要來源;②另有少部分膽紅素來自于骨髓幼稚紅細胞的血紅蛋白和肝內含有亞鐵血紅素的蛋白質,這些膽紅素稱為旁路膽紅素。
2.膽紅素的運輸經上述過程形成的膽紅素稱為游離膽紅素或非結合膽紅索(UCB)。醫(yī)'學教育網l整理非結合膽紅素在血循環(huán)中形成膽紅素一清蛋白復合物,并被運載到肝臟。
3.膽紅素的攝取及在肝內的運轉非結合膽紅素被肝細胞攝取后,被轉運到光面內質網的微粒體部分。
4.膽紅素的結合非結合膽紅素經葡萄糖醛酸轉移酶催化,形成膽紅素葡萄糖醛酸酯或稱結合膽紅素(CB)。
5.膽紅素的排泄結合膽紅素經膽管排入腸道,還原成尿膽原。尿膽原的大部分氧化為尿膽素從糞便中排出稱糞膽素。尿膽原中的小部分在腸內被吸收,進入肝臟,其中大部分轉變?yōu)榻Y合膽紅素,并再次經膽道排人腸內,形成所謂“膽紅素的腸肝循環(huán)”。
6.新生兒代謝特點膽紅素產生較多;肝細胞攝取未膽紅素的能力差;肝的酶系發(fā)育不完善;腸壁吸收膽紅素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