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載

掃一掃,立即下載

醫(yī)學教育網APP下載

開發(fā)者:1

蘋果版本:1

安卓版本:1

應用涉及權限:查看權限 >

APP:隱私政策:查看政策 >

微 信
醫(yī)學教育網微信公號

官方微信Yishimed66

24小時客服電話:010-82311666
您的位置:醫(yī)學教育網 > 中醫(yī)理論 > 辨證論治 > 中醫(yī)婦科 > 正文

從肝論出發(fā)治婦科病

2016-01-21 16:20 醫(yī)學教育網
|

熱點推薦

——●●●聚焦熱點●●●——
報名時間>> 考試公告>> 各地動態(tài)>>
重大變動>> 摸底測試>> 資料0元領>>

從肝論出發(fā)治婦科?。?/strong>

古人有“女子以肝為先天”之論,可見婦女的生理病理與肝的關系極為密切。王氏婦科治婦人病,注重辨肝之虛實寒熱而施治,常收到較好的效果。茲介紹如下。

1.肝實

疏肝散邪法:郁者宜舒,結者宜散,常用于肝氣郁結者。肝氣郁結,癥見胸脅脹痛,或咽部不適,有異物梗阻之感,以及婦人經前或經行乳房脹痛,有硬塊及經前或經行少腹脹痛,常伴有月經不調,產后缺乳,癥瘕不孕等癥。常用方如柴胡疏肝散、逍遙散、半夏厚樸湯等;藥多用柴胡、炒白芍、枳殼、香附、郁金、青皮、厚樸等。肝郁化熱而見舌紅脈弦數者,治宜清熱解郁,方用丹枝逍遙散、清經散等;藥多用丹皮、梔子、川楝子、元胡、香附、柴胡、赤芍等。

鎮(zhèn)肝息風法:此法以潛陽息風為目的,適用于肝陽上亢或肝熱動風之癥。癥見頭痛、頭暈眼花,口眼歪斜,肢麻震顫,舌強舌斜,言語不清,甚則手足拘急、抽搐、卒然仆地,常見于婦人更年期綜合征、子癇或產后痙病。常用方如天麻鉤藤飲、羚羊鉤藤湯、鎮(zhèn)肝息風湯等;藥多用天麻、鉤藤、石決明、珍珠母、牡蠣、羚羊角等品。

2.肝虛

肝虛者,常用養(yǎng)血柔肝法,適用于肝陰、肝血不足者。肝為剛臟,體陰而用陽,如肝之陰血不足,則肝臟血燥,必苦急而陽亢,治療當養(yǎng)肝柔肝以緩其急。其癥多見頭暈頭痛、目澀畏光、肢麻虛煩、夜寐不寧、面部烘熱、悲傷欲哭、口干舌紅等,常見于婦女絕經期前后諸癥及閉經、臟躁等。常用方有如杞菊地黃丸、四物湯、甘麥大棗湯等;藥多用枸杞子、菊花、旱蓮草、女貞子、淮小麥、當歸、炒白芍、首烏、山茱萸、生地、熟地、阿膠等品。

3.肝寒

肝寒者,臨床多由寒邪傷肝或肝陽本虛所致,治當以溫散肝寒。肝寒之癥,在婦人中多見經行腹痛,小腹有冷感,常伴有惡心嘔吐、便溏、畏寒怕冷、腰酸、小便清長、痛經、產后腹痛等。常用方如溫經湯、艾附暖宮湯、暖肝煎等;藥多用肉桂、吳茱萸、艾葉、小茴香、炮姜等醫(yī)學教|育網搜集整理。

4.肝熱

肝熱者,多用清肝瀉火法,亦稱涼肝法;瀉火乃苦寒直折,故又稱降瀉法,多用于肝火實癥。肝火上炎,內火亢盛者,癥見頭暈頭痛、面紅目赤、口干咽干、肋部脹痛,甚則吐血衄血、急躁易怒、大便秘結、小便黃赤、苔黃舌紅、脈弦數等,婦科病常見月經先期、量多、崩漏、經行吐衄、經行頭痛、婦人陰瘡等。常用方如龍膽瀉肝湯、知柏四物湯等;藥多用龍膽草、梔子、丹皮、黃芩、知母、黃柏、夏枯草、苦丁茶、金錢草等。

醫(yī)師資格考試公眾號

折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