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生方案
APP下載

掃一掃,立即下載

醫(yī)學教育網(wǎng)APP下載
手機網(wǎng)
護士資格手機網(wǎng)欄目

手機網(wǎng)二維碼

微 信
醫(yī)學教育網(wǎng)微信公號

官方微信med66_weisheng

搜索|

護患關系的日常模式

2014-09-09 14:01 醫(yī)學教育網(wǎng)
|

護患關系的日常模式:

1976年,美國學者薩斯和荷倫德提出了三種醫(yī)患關系模式,這種模式同樣也適用于護患關系。

1.主動——被動型(最古老的護患關系模式——純護理型)

這種護理模式,病人無法參與意見,不能表達自己的愿望,病人的積極性調動不出來。所以,對于這類全依賴型的病人,護士要加強責任心,勤巡視。但目前一般來說,不提倡采用這種模式。

2.指導——合作型(指引型)

護患雙方在護理活動中都應當是主動的,其中以執(zhí)行護士的意志為基礎,但病人可以向護士提供有關自己疾病的信息,同時也可提出要求和意見。目前,提倡采用這種模式,適用于清醒的、急性、較嚴重的病人。

3.共同參與型(自護型)

這種模式的護患關系是雙向的,是一種新型的平等合作的護患關系。護患雙方共同探討護理疾病的途徑和方法,在護理人員的指導下充分發(fā)揮病人的積極性,并主動配合,親自參與護理活動醫(yī)學教育|網(wǎng)搜集整理。例如隨著醫(yī)學模式從生物醫(yī)學模式向生物——心理——社會醫(yī)學模式的轉變,病人的概念又被賦予了新的內(nèi)涵?,F(xiàn)在,國外文獻中常用client(服務對象)代替patient,這就意味著護理對象不僅僅是患有疾病的人,而且應該還包括享有保健服務的全人群,即護理的服務對象由健康人、正在尋求治療的人、以及治療中的人三部分組成。但要注意,并非所有患病的人都去尋求醫(yī)治而成為“病人”,也并非所有尋求治療的人都一定是有病的。

護考公眾號

折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