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性腫瘤及瘤樣病變:
(1)乳頭狀瘤:
局部上皮呈外生性和息肉樣增生形成的疣狀或菜花狀外觀的腫物。由HPV6 11 16 18病毒感染引起。
1.鱗狀細胞乳頭狀瘤和尋常疣:外生性,增生的復層鱗狀上皮呈指狀突起,其中心為血管結(jié)締組織支持,表層可有不全角化或正角化或無角化。
2.尖銳濕疣:是肛門與生殖器部位的尖銳濕疣的口腔表現(xiàn)。凹空細胞團較鱗狀細胞乳頭狀瘤更常見。
(2)牙齦瘤:
指牙齦局限性慢性炎性增生。創(chuàng)傷,慢性刺激特別是齦下菌斑和結(jié)石是主要病因。女性多見。
1.血管性齦瘤:(化膿性肉芽腫或妊娠性牙齦瘤)血管內(nèi)皮細胞增生呈實性片狀或條索,或小血管或大薄壁血管增多。間質(zhì)水腫,炎細胞浸潤,潰瘍下區(qū)炎癥明顯。
2.纖維性齦瘤:富于細胞的肉芽組織和成熟的膠原纖維束組成。
3.巨細胞性齦瘤:又稱外周性巨細胞肉芽腫,有時漏狀外觀。多見30-40歲女性的前牙區(qū),暗紅色。醫(yī)學教育|網(wǎng)搜集整理鏡下見富于血管和細胞的間質(zhì)內(nèi)含有多核破骨細胞樣細胞,呈灶性聚集。
(3)血管瘤:
是分化成熟的血管構成的血管畸形或良心腫瘤,呈多發(fā)性,多無包膜,嬰兒血管瘤可自行消退。
1.嬰兒血管瘤:最常見的嬰兒良性腫瘤,增生期(8-12月),退化期(1-12年),伴有程度不同的纖維脂肪殘留的末期。增生期以豐碩的增生性內(nèi)皮細胞構成明確的,無包膜的團塊狀小葉為特征,有外皮細胞參與,團塊中央形成含紅細胞的小腔隙。
2.分葉狀毛細胞血管瘤:也稱化膿性肉芽腫,為獲得性血管瘤,是生長迅速的外生性病變,多認為是增生性或不是腫瘤性病變。多見于青少年男性的牙齦,口唇,面部。呈息肉狀,可有蒂,表面有潰瘍。早期病變與肉芽組織相似,皮膚表面有許多毛細血管和小靜脈呈放射狀排列,有潰爛和被覆結(jié)痂,間質(zhì)水腫伴混合性炎細胞浸潤。發(fā)育完全呈息肉狀,顯示分葉形態(tài),由纖維性間隔分隔病變。組織學跟嬰兒血管瘤相似,由增生的內(nèi)皮細胞構成的小葉組成。
(4)嗜酸性淋巴肉芽腫:
表現(xiàn)為肉芽腫結(jié)構,特征是嗜酸性粒細胞和淋巴細胞灶性或彌漫性浸潤;血管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