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載

掃一掃,立即下載

醫(yī)學教育網APP下載

開發(fā)者:1

蘋果版本:1

安卓版本:1

應用涉及權限:查看權限 >

APP:隱私政策:查看政策 >

微 信
醫(yī)學教育網微信公號

官方微信Yishimed66

24小時客服電話:010-82311666
您的位置:醫(yī)學教育網 > 中醫(yī)理論 > 方劑集錦 > 正文

理中丸主治|用法|方解

2015-11-04 14:50 醫(yī)學教育網
|

熱點推薦

——●●●聚焦熱點●●●——
報名時間>> 考試公告>> 各地動態(tài)>>
重大變動>> 摸底測試>> 資料0元領>>

理中丸主治|用法|方解:

方劑名】理中丸,出自《傷寒論》

【組成】人參、干姜、甘草炙、白術各三兩(各9g)。 【用法】上四味,搗篩,蜜和為丸,如雞子黃許大(9g)。以沸湯數合,和一丸,研碎,溫服之,日三四服,夜二服。腹中未熱,益至三四丸,然不及湯。湯法:以四物依兩數切,用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一升,日三服。服湯后,如食頃,飲熱粥一升許,微自溫,勿發(fā)揭衣被?,F代用法:上藥共研細末,煉蜜為丸,重9g,每次1丸,溫開水送服,每日2~3次?;蜃鳒珓?,水煎服,用量酌定。

【功效】溫中祛寒,益氣健脾。

【主治】1.脾胃虛寒證。脘腹疼痛,喜溫喜按,嘔吐下利,腹?jié)M食少,畏寒肢冷,口淡不渴,舌淡苔白,脈沉細或沉遲無力。

2.陽虛失血證便血、吐血、衄血或崩漏等,血色暗淡,質清稀。

3.脾胃虛寒所致的胸痹,或小兒慢驚,或病后喜唾涎沫等。

【方解】本方所治諸證皆由脾胃虛寒,升降失常所致。本方證治廣泛,但總屬脾胃虛寒。一則失于溫煦,癥見脘腹疼痛,喜溫喜按,畏寒肢冷或胸痹證;二則運化失常,癥見腹?jié)M食少;三則升降失常,癥見嘔吐下利;四則攝納無權,癥見陽虛失血,或病后喜唾涎沫等。舌淡苔白潤,口不渴,脈沉細或沉遲無力皆為虛寒之象。治宜溫中祛寒,補氣健脾。方中以干姜為君,大辛大熱,溫中祛寒,扶陽抑陰,為振奮脾陽之要藥。以人參之補,益氣健脾,以復運化,為臣藥。君臣相配,溫養(yǎng)中焦脾胃陽氣,以復運化、統攝、升降之能。以白術之燥,健脾燥濕,防脾虛生濕醫(yī)學|教育網整理,為佐藥。以炙甘草之和,益氣和中,為使藥。四藥相配,一溫一補一燥,使脾胃陽氣振奮,寒邪祛除,則運化升降功能恢復諸證自愈。本方在《金匱要略》中作湯劑,稱“人參湯”。理中丸方后亦有“然不及湯”四字。蓋湯劑較丸劑作用力強而迅速,臨床可視病情之緩急酌定使用劑型。

【臨床運用】1.用方要點:本方為溫補脾胃,治療中焦虛寒的要方。以自利不渴,嘔吐腹痛,舌淡苔白,脈沉細為辨證要點。

2.現代運用:本方常用于治療急慢性胃腸炎、胃及十二指腸潰瘍、胃痙攣、胃下垂、胃擴張、慢性結腸炎等屬脾胃虛寒者。

【使用注意】濕熱內蘊中焦或脾胃陰虛者禁用。

【附】

附子理中丸(《太平惠民和劑局方》):人參去蘆白術剉干姜炮甘草炙,叢剉附子炮,去皮臍各一兩(各30g)共研細末,煉蜜為丸,每兩作十丸,每服一丸,稍熱食前服,每日2次醫(yī)學|教育網整理。

功效:溫陽祛寒,益氣健脾。主治:中焦虛寒,陽虛較甚。癥見脘腹疼痛,下利清谷,或霍亂吐利轉筋等。附子理中丸是在理中丸的基礎上加用大辛大熱的附子,脾腎雙補,補火生土。其溫中散寒之力更強,且能溫腎,適用于中焦虛寒之重證,或兼腎陽虛衰,火不生土者。

【方歌】理中丸主溫中陽,人參甘草術干姜,嘔利腹痛陰寒盛,再加附子更扶陽。

醫(yī)師資格考試公眾號

距離2025醫(yī)師技能考試

編輯推薦
    • 免費試聽
    • 免費直播
    湯以恒 臨床執(zhí)業(yè)醫(yī)師 《消化系統》 免費試聽
    免費資料
    醫(yī)師資格考試 備考資料包
    歷年考點
    應試指導
    仿真試卷
    思維導圖
    立即領取
    回到頂部
    折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