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s/news/2017/r_ico_01.png)
為減輕住院患者家屬陪護負擔、為患者提供專業(yè)化的照顧,濟寧醫(yī)學院附屬醫(yī)院率先在骨關節(jié)科實行“無陪護”全程整體護理方式,病人基礎護理以及喂飯、洗漱、洗頭、洗腳甚至處理大小便等生活護理均由來承擔,這個科室的成了“全陪護”,
口腔科護士工作
9月30日,記者到骨關節(jié)科進行了探訪,真切地感觸到這群年輕的姑娘們對患者勝似親人的付出。口腔科護士工作總結全陪護,勝似親人,一夜察看老人20余次 30日早上7點,記者來到附院骨關節(jié)科病房,但站前宣傳板上的溫馨提示擋住了記者的去,“12:30-14:30、21:30-7:30患者休息時間,請勿打擾!”同樣被擋在病房外的還有幾名患者家屬。
“這是醫(yī)院的硬性,晚上和中午時間病人不要家屬陪護。”在站,正忙著交的長黃英麗告訴記者:“醫(yī)院早上7點半上班,但我們科是7點上班,因為病人骨關節(jié)手術后不能自理,我們的要幫助他們起床、洗漱、吃飯醫(yī)|學教育網搜集整理。”
記者穿上黃英麗給的白大褂,輕輕地推開12病室房門,病房里沒有一位陪人,6位病人正坐在病床上刷牙,病人身前搭著一塊餐板,餐板上放著牙缸和水盆,病人刷牙漱口后,將水吐在水盆里。劉雯雯推著個推車,上放兩個水桶,一個盛清水、一個盛污水,她一個一個地將病人的牙具收起放好,把水盆里的水倒入污水桶,又將餐板收起來。
走進8病室,下夜班的邵娜娜正在與上早班的魏燕交。89歲的湯大爺因頸椎損傷住院,不能下床。為防止老人得褥瘡,每天都要為他翻身、擦洗、按摩無數次。魏燕給湯大爺翻身時,記者伸手去幫忙,魏燕記者:“輕一點!” “這里的真好!”湯大爺同室病友宋先生告訴記者:“湯大爺昨天晚上可能了,一晚上呼叫鈴按了有20多次,吵得我都沒睡好。一點兒也不嫌煩,一會兒就過來看一看。”
8點半多,湯大爺的二兒子提著飯來到病房,他笑著對記者說:“這里的護理比我們想的都周到,不在這里陪護我們一家人都很放心醫(yī)|學教育網搜集整理。” 想找?guī)讉€聊一聊,但,忙得腳不沾地。跟著魏燕走進病房,看她正忙著,隨手在采訪本上記了下來,再抬頭,魏燕就沒了蹤影。
黃英麗告訴記者:“每個都這樣,走像跑似的。我們科現有37位病人,每天護理、治療、觀察、值班、康復等,活很多,大家每天都忙得團團轉,
工作總結
看們在病房里忙忙碌碌,記者決定嘗試一下當的感覺。“叮咚、叮咚”站里的鈴聲響了,34床陳先生需要服務,記者急忙趕去,沒想到陳先生說:“我想解小便。”給病人倒尿,記者連父母也沒有侍候過。 記者硬著頭皮將床下的便壺交給陳先生,待陳先生解完小便后,記者將尿壺送到洗手間,并用水沖洗。等記者將尿壺送回病房時,陳先生投來感激的目光,記者心里也有了一絲成就感,剛才熏人的尿味也從心間消散。
當記者回到站將自己的所做告訴黃英麗時,她告訴記者:“為病人倒小便不只是單純的倒小便,你還要觀察尿的顏色、尿量等!”記者一愣,倒個尿也有學問呀?!
人生的價值,即以其人對于當代所做的工作為尺度。 ——徐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