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免費資料
免費領取
網校內部資料包
考試輔導
直播課
立體化學簡史|概述:
立體化學創(chuàng)立于19世紀初期。J.B.畢奧最早觀察到有機物的旋光現象。1848年L.巴斯德分離到兩種酒石酸結晶,一種半面晶向左,一種半面晶向右。前者能使平面偏振光向左旋轉,后者則使之向右旋轉,角度相同。1874年J.H.范托夫和J.-A.勒貝爾分別提出關于碳原子的四面體學說,他們認為:分子是個三維實體,碳的四個價鍵在空間是對稱的,分別指向一個正四面體的四個頂點,碳原子位于正四面體的中心。當碳原子與四個不同的原子或基團連接時,就產生一對異構體,它們互為實物和鏡像,這個碳原子稱為不對稱碳原子,這一對化合物互為旋光異構體。范托夫和勒貝爾的學說,是立體化學的基礎。以后,E.費歇爾關于糖類化合物構型(見分子構型)的研究,O.哈塞爾和D.H.R.巴頓關于分子構象和構象分析的理論,C.K.英戈爾德關于親核取代反應中的立體化學的研究,均對立體化學的發(fā)展作出了重要貢獻。此外,A.韋爾納關于配位化學的研究,使立體化學在無機化學的領域中得到發(fā)展。近年來出現的關于周環(huán)反應方向的伍德沃德-霍夫曼規(guī)則,使立體化學得到新的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