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費試聽
- 免費直播
1月23日 19:00-20:00
詳情2月7日 19:00-21:00
詳情因人論治-中醫(yī)基礎知識:
因人論治
體質有強弱之分,偏寒偏熱之別醫(yī)學教育網搜集|整理。因此,必須結合體質而辨證論治。如面白體胖,屬陽虛體質者,本系寒濕之體,若感受寒濕之邪,則非用姜附參苓之類大熱方藥邪不能去;若感受濕熱之邪則必纏綿難愈醫(yī)|學教育網搜集整理,尚須通陽以化濕,藥性過涼則濕邪愈加閉阻于內而陽氣更加虛乏。反之,如面色蒼白形瘦,屬陰虛體質者,內火易動,濕從熱化,反傷津液,故其治與陽虛之體必定迥然不同。故陽虛、陰虛之體,雖同感濕熱之邪,治法卻大不相同。總之,陽盛或陰虛之體,慎用溫熱傷陰之劑;陽虛或陰盛之體,慎用寒涼傷陽之藥。
此外,在治療中還應重視年齡、性別、生活條件、地理環(huán)境等因素造成的體質差異。
1.年齡:人體氣血及臟腑盛衰和生理活動隨著年齡的增長而發(fā)生不同的變化,從而影響機體對致病因素的反應能力,所以年齡長幼與治療關系密切。如小兒屬“稚陰稚陽”之體,不論用溫熱劑還是苦寒劑,均應中病即止。因苦寒之品易伐小兒生生之氣,辛熱之屬則易損真陰。又如老年人大多腎氣已衰,中氣虛乏,易受邪致病,而既病之后多見虛證,或虛中夾實。因此治病用藥尤須審慎。正如清代醫(yī)家葉天士所論,對老年病的治療應審體質、保真氣、慎劫奪。
2.性別:婦女在生理特點上有別于男子。蓋女子以肝為先天而血常不足,因此在臨床治療中應特別注意女性患者是否有肝郁、血虛之證。
3.生活條件:生活習慣、營養(yǎng)狀況對體質的影響很大。一般來說,膏粱厚味釀積既久,多為痰濕或濕熱之質;縱欲恣情,多損真陰真陽;饑飽勞役每多脾胃致虛,因而治療上須區(qū)別對待。
4.地理環(huán)境:地區(qū)不同,生活習慣不一,人體的體質也有差異,因此中醫(yī)治病講究因地制宜。
1月23日 19:00-20:00
詳情2月7日 19:00-21:00
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