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費試聽
- 免費直播
1月23日 19:00-20:00
詳情2月7日 19:00-21:00
詳情熱點推薦
——●●●聚焦熱點●●●—— | ||
---|---|---|
報名時間>> | 考試公告>> | 各地動態(tài)>> |
重大變動>> | 摸底測試>> | 資料0元領(lǐng)>> |
祛濕法概述:
凡能祛除濕邪,治療水濕為病的方法醫(yī)學教育網(wǎng)|搜集整理,統(tǒng)稱為祛濕法。濕為六淫之一,有外濕、內(nèi)濕之分。外濕為濕從外來,多因居處卑濕;或淋雨涉水,正不勝邪所致,其病以肌表經(jīng)絡(luò)居多,多見寒熱起伏,頭脹身重,肢節(jié)煩痛,或身面浮腫及濕溫,黃疸等證;內(nèi)濕為濕從內(nèi)生,每因過嗜生冷,恣啖酒酪,中陽失運所致,其病以臟腑氣血后多,證見胸痞腹?jié)M,嘔惡泄痢,黃疸,淋濁,帶下,水腫,痰飲等。但外濕與內(nèi)濕有時相因互見,表濕甚者,可以入侵臟腑,內(nèi)濕重者,亦能波及于肌表,二者不可截然劃分。祛濕法即具有化濕利水,通淋泄?jié)幔[退黃,止利止帶,健脾和中等作用。
濕為陰邪,其性重濁粘膩,最易傷人陽氣,其中人緩,其入人深,能阻塞氣機,能滯留成水,病難速愈。濕病范圍亦較廣泛,論其部位,有上下表里之分;論其變化,有寒化熱化之異;濕邪為病又易兼挾風、寒、熱等其他邪氣,故其治法也比較豐富。如《素問·陽液醪醴論》有“平治于權(quán)衡,去菀陳莝……開鬼門,潔凈腑”之說;《丹溪心法》提出“外濕宜表散,內(nèi)濕宜淡滲”,并立發(fā)汗、利尿、芳香化濁等法;李東垣說:“治濕不利小便非其治也”,“治濕不分三焦非其治也,”等等。根據(jù)這些原則,我們綜合前人經(jīng)驗,把祛濕法分為燥濕化濁、清熱利濕、利水化濕,宣散濕邪等四個類型來敘述。至于水濕壅聚、邪盛正實可以攻逐者,已見于瀉下法,此不贅述。另外,濕之與水,異名同類,濕為水之漸,水為濕之積,但二者實難截然劃分。至于水濕與痰飲,又有密切聯(lián)系,所謂“脾濕生痰、聚水成飲”,故化濕利水之劑,又可主治水氣痰飲,祛濕法選擇的藥物,是根據(jù)《素問·至真要大論》“濕淫所勝,平以苦熱,佐以酸辛,以苦燥之,以淡泄之,濕上甚而熱,治以苦溫,佐以甘辛,以評為故而止”的原則,選用多系苦辛溫燥或淡滲泄利之品。祛濕劑則屬于“十劑”中之“燥可去濕”,“通可去滯”及“滑可去著”的范圍。
1月23日 19:00-20:00
詳情2月7日 19:00-21:00
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