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顱骨的組成—2020醫(yī)師分階段《解剖學》”,很多人都想知道,醫(yī)學教育網搜集整理如下:
腦顱骨
由8塊腦顱骨組成。其中不成對的有額骨、篩骨、蝶骨和枕骨,成對的有顳骨和頂骨,參與構成顱腔。
1)額骨:位于顱的前上方,分為額鱗、眶部和鼻部。額鱗內含空腔稱額竇,眶部構成眶上壁,鼻部位于兩側眶部之間。
2)篩骨:位于兩眶之間,構成鼻腔頂壁和外側壁,分為篩板、垂直板和篩骨迷路。篩板是多孔的水平骨板,構成鼻腔的頂;垂直板構成骨性鼻中隔上部;篩骨迷路位于垂直板兩側,由菲薄骨片圍成許多小腔,稱篩竇;迷路內側壁有上鼻甲和中鼻甲,迷路外側壁稱眶板,構成眶的內側壁。
3)蝶骨:位于顱底中央,分為體、大翼、小翼和翼突四部分。蝶骨體內含蝶竇,其上面呈馬鞍狀稱蝶鞍,其中央凹陷稱垂體窩。蝶骨大翼由體伸向兩側,有大腦面、眶面和顳面,大翼根部由前內向后外有圓孔、卵圓孔和棘孔,分別通過重要的神經和血管。蝶骨小翼從體平伸向兩側,其與體交界處有視神經管;小翼與大翼間的裂隙稱眶上裂。蝶骨翼突從體與大翼連接處向下伸出,向后分開形成內側板和外側板。翼突根部有矢狀方向貫通的細管稱翼管,向前通翼腭窩。
4)顳骨:位于顱兩側,并延伸至顱底,參與構成顱底和顱腔側壁。分為鱗部、鼓部和巖部。鱗部內面有腦膜中動脈溝,外面有顴突伸向前與顴骨的顳突構成顴弓,顴突根部下面有下頜窩,其前緣的橫行突起稱關節(jié)結節(jié)。鼓部位于下頜窩后方,從前面、下面和后面圍繞外耳道。巖部(錐體)呈三棱錐形,有一尖、一底和三面。尖伸向前內,對著蝶骨體,底接顳鱗和乳突。前面朝向顱中窩,近尖端有三叉神經壓跡、中部有弓狀隆起,其外側有鼓室蓋。后面中部有內耳門,通入內耳道。下面中部有通頸動脈管的頸動脈管外口,開口于巖尖的頸動脈管內口,頸動脈管外口后方有頸靜脈窩,其外側的細長骨突稱莖突。巖部后份肥厚的突起稱乳突,內有許多腔隙稱乳突小房。莖突與乳突之間有莖乳孔。
5)枕骨:分為基底部、鱗部和側部。側部下方有橢圓形關節(jié)面,稱枕髁。
關于“腦顱骨的組成—2020醫(yī)師分階段《解剖學》”由醫(yī)學教育網整理,更多醫(yī)學內容請關注醫(yī)學教育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