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yī)學教育網slogan
24小時客服熱線:400 650 1888
您的位置: 醫(yī)學教育網 > 醫(yī)學社區(qū) > 中醫(yī)/中西醫(yī)醫(yī)師 > 正文

傳染病的傳播途徑

1.呼吸道 因吸入含有病原體的空氣、飛沫或塵埃引起,如肺結核、麻疹、傳染性非典型肺炎、流行性腦脊髓膜炎、白喉等。

2.消化道 常因食物、水、蒼蠅和蟑螂等因素引起,如霍亂、傷寒、細菌性痢疾和一些寄生蟲病(鉤蟲病、蛔蟲病等)。食物傳播可造成流行,水源傳播可形成暴發(fā)或流行。

3.接觸傳播 包括直接接觸傳播和間接接觸傳播。直接接觸傳播指傳染源與易感者接觸而未經任何外界因素所造成的傳播,如性病、狂犬病、鼠咬熱等;間接接觸如,被污染了的手接觸食品可傳播痢疾、傷寒、霍亂、甲型肝炎;被污染的衣服、被褥可傳播疥瘡、癬等;兒童玩具可傳播白喉、猩紅熱;用被污染的毛巾洗臉可傳播沙眼、急性出血性結膜炎;動物的皮毛可傳播炭疽、布魯菌病等。

4.蟲媒傳播 如乙腦。

5.血液和體液傳播 如瘧疾、乙型病毒性肝炎、丙型病毒性肝炎、艾滋病、梅毒等。

6.母嬰傳播 包括:①經胎盤傳播:如風疹、AIDS、乙型肝炎、腮腺炎、麻疹、水痘、巨細胞病毒感染及蟲媒病毒感染、梅毒等;②上行性傳播:病原體經孕婦陰道通過子宮頸口到達絨毛膜或胎盤引起胎兒感染,稱為上行性傳播,如葡萄球菌、鏈球菌、大腸桿菌、肺炎球菌及白色念珠菌等;③分娩引起的傳播:如孕婦產道存在淋球菌、結膜炎包涵體、乙肝病毒及皰疹病毒等,可能導致相應的感染;④哺乳傳播:如AIDS、乙型肝炎等。

7.土壤 土壤被病原體污染(如人糞肥使腸道傳染病病原體或寄生蟲蟲卵污染土壤,如鉤蟲卵、蛔蟲卵等;某些細菌的芽孢可以長期在土壤中生存,如破傷風、炭疽、氣性壞疽等若遇皮膚破損,可以引起感染。

醫(yī)學衷中參西路 發(fā)表于 2013-10-09 08:45:55 內容:

總結的太好了,很實用,樓主繼續(xù)加油。很期待你的總結。

gao**ix 發(fā)表于 2013-10-10 08:32:22 內容:

回復#1樓醫(yī)學衷中參西路的帖子

內容太多了,覺得有些東西確實是比較難記。
編輯推薦
    • 免費試聽
    湯以恒 執(zhí)業(yè)藥師 藥學專業(yè)知識二 免費試聽
    免費資料
    醫(yī)學考試 備考資料包
    高頻考點
    報考指南
    模擬試卷
    復習經驗
    立即領取 立即領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