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費試聽
- 免費直播
1月23日 19:00-20:00
詳情2月7日 19:00-21:00
詳情留針久暫:對表熱證,宜疾出針;對里證和虛寒證,一般均需留針,留針主要是為了延長針刺的的時間。留針的宜忌,在《靈樞》中有所論述。
《靈樞·經(jīng)脈》:“熱則疾之,寒則留之。”
《靈樞·終始》:“刺熱厥者,留針反為寒;刺寒厥者,留針反為熱。”
《靈樞·根結》:“氣滑即出疾,其氣澀則出遲;氣悍則針小而入淺,氣澀則針大而入深,深則欲留,淺則欲疾”。這就是說跢滑利,其人易脫于氣,不宜久留;相反,氣澀遲鈍,則宜久留以致氣。“
施針時間:《素問·八正神明論》論述了人體生理功能與天時變化的關系(凡刺之法,必候日月星辰,四時八正之氣,氣定乃刺之。是故天溫日明,則人血淖液而衛(wèi)氣浮,故血易瀉,氣易行;天寒日陰,則人血凝泣而衛(wèi)氣沉。)。古人結合日月的運行盈虧推論人體血氣的周期性活動,根據(jù)氣的開闔而行補瀉,而“是以因天時而調(diào)血氣也,是以天寒無刺,天溫無疑,月生無瀉,月滿無補,月郭空無治,是謂得時而調(diào)之”的“候時而刺”的思想在后世發(fā)展成為“子午流注”的時間針法。
隨時序的遞變,人的氣血活動和肥瘦情況有所不同。《靈樞·終始》指出:“春氣在毛,夏氣在皮膚,秋氣在分肉,冬氣在筋骨。刺此病者,名以其時為齊,故刺肥人者,以秋冬之齊;刺瘦人者,以春夏之齊。”即春夏季節(jié)與刺瘦人宜淺;秋冬季節(jié)與刺肥人宜深。但臨床上,還須根據(jù)病情實際情況靈活運用。
1月23日 19:00-20:00
詳情2月7日 19:00-21:00
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