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源性疾病的分類是執(zhí)業(yè)藥師藥學綜合知識與技能的重要知識點,為了幫助大家了解,醫(yī)學教育網(wǎng)小編為大家整理出以下相關內容:
藥源性疾病的分類
藥源性疾病約有200種,目前尚無統(tǒng)一的分類標準為使人們能找到共同的預防和治療措施,以藥源性疾病的發(fā)生機制為依據(jù)進行分類,則具有簡單實用的特點。
1、藥理作用相關類
用藥劑量決定病變損傷的嚴重程度,停止用藥或減小劑量則能部分改善或完全恢復正常。其發(fā)生常受各種藥動學及藥效學因素的影響,是藥源性疾病中最為常見的一類,發(fā)病率最高,了解藥物的藥理作用和作用機制,可以預測此類疾病。
2、與促進微生物生長相關類
廣譜抗生素等抗生藥物抑制或殺滅了體內特別是腸道內的敏感菌,使體內菌群平衡失調,導致耐藥菌過度生長,從而引發(fā)各種繼發(fā)的真菌感染及偽膜性腸炎等。此外,各種能抑制免疫反應的抗癌藥、糖皮質激素等,也能促進二重感染。本類疾病可以預測。
3、與化學刺激相關類
藥品的化學刺激作用決定于藥物及賦形劑的化學性質,化學刺激的嚴重程度則與藥物濃度有關,與藥理作用無關。例如口服藥引起的食道損傷、胃腸黏膜損傷,注射藥物引起的局部腫痛、靜脈炎;皮膚接觸藥物發(fā)生的皮炎、皮膚壞死。了解藥物的化學性質可以預測本類疾病。
4、與給藥方式相關類
這是一類因藥物特定方法而引起的疾病,其發(fā)生決定于藥物劑型的物理性質和給藥方式,與制劑成分的化學性質和藥理性質無關。改變劑型、改變給藥途徑則可不發(fā)生。如植入藥物引起的周圍組織炎癥或纖維化,口服藥片卡在咽喉部,靜脈注射藥液中的微粒所致血管栓塞,注射液污染微生物引起的感染等。
5、與撤藥相關類
這類疾病常發(fā)生于長期連續(xù)用藥而突然停止給藥或突然減小劑量后,再次用藥不但不會加重癥狀,而且會使病情得到改善或治愈。這類疾病與給藥時程有關,與給藥劑量無關,常見于那些精神依賴性、軀體依賴性或有反跳現(xiàn)象的藥物。例如苯二氮卓類、阿片類、β-受體阻斷劑及可樂定等。從藥理上是可以預測的。遠離毒品,可以防止吸毒成癮,也能證明這一論斷。
6、與遺傳代謝障礙相關類
本類疾病的特點是具有家族遺傳性,難以預測。如6-磷酸葡萄糖(G-6-PD)缺乏癥患者,服用氯喹、阿斯匹林、磺胺、維生素K等藥物,即使很小劑量,都可致急性溶血;而鐵血紅蛋白還原酶缺乏者服用上述藥物則發(fā)生高鐵血紅蛋白癥性紫紺;血漿膽堿酯酶缺乏癥患者,使用琥珀膽堿可致呼吸肌麻痹加重。呼吸停止時間延長等。
7、與藥物過敏相關類
本類疾病均與免疫應答的活化有關,與藥理作用無關,與劑量大小無關,是難于預測的。這是一類比較常見的藥源性疾病。如過敏性休克、過敏性皮疹、藥物熱、過敏性膽汁阻塞癥等??股?、解熱鎮(zhèn)痛藥及磺胺類是最常導致過敏反應的藥物。
8、與基因毒性相關類
有些藥物可損傷人類基因,導致細胞分化異常。如己烯雌酚、苯丁酸氮芥、環(huán)磷酰胺、右旋糖酐鐵、非那西丁、羥甲烯龍(康復龍)等可致癌;孕婦服用己烯雌酚、氯丙嗪、甲氨蝶呤、白消胺、安定、苯妥英鈉、阿司匹林、四環(huán)素及糖皮質激素等,可致嬰兒先天畸形。
以上就是醫(yī)學教育網(wǎng)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藥源性疾病的分類,更多藥學綜合知識與技能相關知識請關注醫(yī)學教育網(w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