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
- 免費(fèi)試聽
- 免費(fèi)直播
11月06日 19:00-21:00
詳情11月07日 10:00-12:00
詳情關(guān)于中藥鹽麩葉的介紹相信很多人都十分的好奇,為了幫助大家了解中藥鹽麩葉,醫(yī)學(xué)教育網(wǎng)的小編特為您整理如下:
【出處】出自《開寶本草》
【拼音名】Yán Fū Yè
【英文名】Leaf of Chinese Sumac
【來源】
藥材基源:為漆樹科植物鹽膚木的葉
拉丁植物動(dòng)物礦物名:Rhus chinensis Mill.
采收和儲(chǔ)藏:夏、秋季采收,隨采隨用。
【原形態(tài)】鹽膚木,落葉小喬木或灌木,高2-10m.小枝棕褐色,被銹色柔毛,具圓形小皮孔。奇數(shù)羽狀復(fù)葉互生,葉軸及柄常有翅;小葉5-13,小葉無柄;小葉紙質(zhì),多形,常為卵形或橢圓狀卵形或長圓形,長6-12cm,寬3-7cm.先端急尖,基部圓形,邊緣具粗鋸齒或近無毛,葉背被銹色柔毛。圓錐花序?qū)挻?,頂生,多分枝,雄花序長30-40cm,雌花序較短,密被銹色柔毛;花小,雜性,黃白色;雄花花萼裂片卵形,長約1mm,花瓣倒卵形狀長圓形,長約2mm,開花時(shí)外卷,雄蕊伸出,花絲線形,花藥卵形;雌花花萼裂片較短,長約0.6mm,花瓣橢圓狀卵形,長約1.6mm;花盤無毛;子房卵形,長約1mm,密被白色微柔毛;花柱3,柱頭頭狀。核果球形,略壓扁,徑約4-5mm,被具節(jié)柔毛和腺毛,成熟時(shí)紅色,果核徑3-4mm.花期8-9月,果期10月。
【生境分布】
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海拔350-2300m的石灰山灌叢、疏林中。
資源分布:分布于全國各地。
【化學(xué)成份】含槲皮甙(Quercitrin)、沒食子酸甲酯(Methlgallate)、并沒食子酸(Ellagic acid),3,25-環(huán)氧模繞醇酸(semimoronic acid),鹽膚木酸(semialatic acid0.
【性味】味酸、微苦、性涼
【功能主治】止咳;止血;收斂;解毒。主治痰嗽;便血;血痢,盜汗;癰疽;瘡瘍;濕疹;蛇蟲咬傷。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9-15g.外用:適量,煎水洗;或鮮品搗爛敷;或搗汁涂。鹽麩葉
【附方】①治蛀節(jié)疽、五掌疽、對(duì)口瘡:鹽膚木鮮葉或樹枝的二重皮適量,糯米飯少許,杵爛涂患處。(《閩東本草》)②治蜂螫傷:鹽膚葉搗爛,絞汁搽傷處。(《湖南藥物志》)③治痛風(fēng):鹽膚葉搗爛,桐油炒熱,布包揉痛處。(《湖南藥物志》)④治目中星翳:新鮮鹽膚木葉,折斷,有乳漿樣白汁流出,盛于小磁杯內(nèi),用燈芯蘸藥汁點(diǎn)患處(一天點(diǎn)二次)。點(diǎn)后閉目十分鐘,稍有刺痛感。(《江西民間草藥驗(yàn)方》)⑤治骨折,毒蛇咬傷:鹽酸樹鮮葉搗爛敷患部。(《云南中草藥選》)
【各家論述】
1.《本草求原》:除痰飲咳嗽,生津止渴,解熱毒、酒毒,喉痹,下血,血痢,功同五倍。
2.《貴州民間方藥集》:強(qiáng)心壯腦。
3.《陸川本草》: 收斂,解毒。治盜汗,蛇咬或蜈蚣傷。
【摘錄】《中華本草》
“中藥鹽麩葉介紹”由醫(yī)學(xué)教育網(wǎng)的小編為您整理,希望小編的文章可以對(duì)您有幫助。
天
11月06日 19:00-21:00
詳情11月07日 10:00-12:00
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