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枝的配伍禁忌有哪些:
【配伍應用】
1.配芍藥:桂枝辛甘溫,走表則辛溫發(fā)散,入里則甘溫補虛;芍藥苦酸微寒,苦酸清熱,酸寒斂陰。桂芍相合,一辛溫發(fā)越陽氣,一酸寒收斂營陰,一剛一柔,一陽一陰,一散一收,相互為用。外證得之,為解肌和營衛(wèi);內證得之,為化氣和陰陽。
2.配麻黃:麻黃偏于肺經氣分,辛開苦泄,遍徹皮毛,專發(fā)汗而散寒邪;桂枝偏入心經血分,辛甘溫煦,透達營衛(wèi),能解肌而去風邪。兩者配伍,既入衛(wèi),又入營,解肌發(fā)表,溫散風寒,用于風寒表證,發(fā)汗而解。
3.配甘草:甘草甘平,補脾緩中,益陰生阻,調和諸藥。桂枝配甘草,專行營分而走里,辛甘發(fā)散為陽,辛從甘化,陽中有陰,補營氣,益心氣,通心陽,善治心悸、脈結代諸癥。
4.配大黃:大黃苦寒沉降,峻下實熱,蕩滌腸胃,走而不守,號稱將軍,又有通瘀行血之功。二者相配,寒熱并用各得其妙。
5.配附子:附子大辛、大熱、大毒,純陽燥烈,走而不守,通行十二經,有回陽救逆、峻補元陽、散寒之功,徹內徹外,果有真寒,無所不治。二藥相伍,兩陽相加,溫經脈、直達節(jié)、散沉寒,用于風寒濕痹,骨節(jié)煩疼,不能轉側,屈伸不利,又可溫通血脈,治陽虛陰凝,月經不調,經行腹痛之證。用于陽虛水腫,可通陽化氣;陽虛感寒,可助陽發(fā)表,無大汗亡陽之虞。
【應用注意事項】本藥辛燥助陽動血,故濕熱病及陰虛火旺、血熱妄行等忌用,孕婦及月經過多者慎用。
【用法用量】內服:3~10克,入煎劑。用治風濕性關節(jié)炎疼痛,可用至30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