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生方案
APP下載

掃一掃,立即下載

醫(yī)學教育網(wǎng)APP下載
手機網(wǎng)
中醫(yī)肛腸職稱手機網(wǎng)

計劃生育職稱

微 信
醫(yī)學教育網(wǎng)微信公號

官方微信med66_cdel

搜索|
您的位置:醫(yī)學教育網(wǎng) > 中醫(yī)肛腸科職稱 > 主任復習資料 > 正文

中醫(yī)肛腸科病證診斷療效標準

2012-01-09 15:31 醫(yī)學教育網(wǎng)
|

1 主題內容與適用范圍

本標準規(guī)定了中醫(yī)肛腸科17個病證的病證名、診斷依據(jù)、證候分類、療效評定。

本標準適用于中醫(yī)臨床醫(yī)療質量評定,中醫(yī)科研、教學亦可參照使用。

2 內痔的診斷依據(jù)、證候分類、療效評定

內痔系發(fā)生于齒線以上的靜脈曲張團塊,又稱“里痔”。 醫(yī)學\\教育網(wǎng)整理搜集

2.1 診斷依據(jù)

2.1.1 便血,色鮮紅,或無癥狀。肛門鏡檢查:齒線上方粘膜隆起,表面色淡紅。多見于一期內痔。

2.1.2 便血,色鮮紅,伴有腫物脫出肛外,便后可自行復位。肛門鏡檢查:齒線上方粘膜隆起,表面色暗紅。多見于二期內痔。

2.1.3 排便或增加腹壓時,肛內腫物脫出,不能自行復位,需休息后或手法復位,甚者可發(fā)生嵌頓,伴有劇烈疼痛,便血少見或無。肛門鏡檢查:齒線上方有粘膜隆起,表面多有纖維化。多見于三期內痔。

2.2 證候分類

2.2.1 風傷腸絡:大便帶血、滴血或噴射狀出血,血色鮮紅,或有肛門瘙癢。舌紅,苔薄白或薄黃,脈浮數(shù)。

2.2.2 濕熱下注:便血色鮮,量較多,肛內腫物外脫,可自行回縮,肛門灼熱。舌紅,苔黃膩,脈滑數(shù)。

2.2.3 氣滯血瘀:肛內腫物脫出,甚或嵌頓,肛管緊縮,墜脹疼痛。甚則肛緣有血栓,水腫,觸痛明顯。舌質暗紅,苔白或黃,脈弦細澀。

2.2.4 脾虛氣陷:肛門墜脹,肛內腫物外脫,需手法復位。便血色鮮或淡,可出現(xiàn)貧血,面色少華,頭昏神疲,少氣懶言,納少便溏。舌淡胖,邊有齒痕,舌苔薄白,脈弱。

2.3 療效評定

2.3.1 治愈:癥狀消失,痔核消失或全部萎縮。

2.3.2 好轉:癥狀改善,痔核縮小或萎縮不全。

2.3.3 未愈:癥狀和體征均無變化。

3 外痔的診斷依據(jù)、證候分類、療效評定

外痔系發(fā)生于齒線以下的靜脈曲張團塊或贅皮。

3.1 診斷依據(jù)

3.1.1 肛緣皮膚損傷或感染,呈紅腫或破潰成膿,疼痛明顯。多見于炎性外痔。

3.1.2 肛緣皮下突發(fā)青紫色腫塊,局部皮膚水腫,腫塊初起尚軟,疼痛劇烈,漸變硬,可活動,觸痛明顯。多見于血栓性外痔。

3.1.3 排便時或久蹲,肛緣皮有柔軟青紫色團塊隆起(靜脈曲張團),可伴有墜脹感,團塊按壓后可消失。多見于靜脈曲張性外痔。

3.2 證候分類  醫(yī)學\\教育網(wǎng)整理搜集

3.2.1 氣滯血瘀:肛緣腫物突起,排便時可增大,有異物感,可有脹痛或墜痛,局部可觸及硬性結節(jié)。舌紫,苔淡黃,脈弦澀。

3. 2.2 濕熱下注:肛緣腫物隆起,灼熱疼痛或有滋水,便干或溏。舌紅,苔黃膩,脈滑數(shù)。

3.2.3 脾虛氣陷:肛緣腫物隆起,肛門墜脹,似有便意,神疲乏力,納少便溏。舌淡胖,苔薄白,脈細無力。多見于經(jīng)產(chǎn)婦、老弱體虛者。

3.3 療效評定

3.3.1 治愈:癥狀消失,痔消失。

3.3.2 好轉:癥狀改善,痔縮小。

3.3.3 未愈:癥狀及體征均無變化。

4 混合痔的診斷依據(jù)、證候分類、療效評定

混合痔系發(fā)生于同一方位齒線上下,形成一體的靜脈曲張團塊。

4.1 診斷依據(jù)

4.1.1 便血及肛門部腫物,可有肛門墜脹、異物感或疼痛。

4.1.2 可伴有局部分泌物或瘙癢。

4.1.3 肛管內齒線上下同一方位出現(xiàn)腫物(齒線下亦可為贅皮)。

4.2 證候分類

參照內痔、外痔分類。

4.3 療效評定  醫(yī)學\\教育網(wǎng)整理搜集

4.3.1 治愈:癥狀消失,痔消失。

4.3.2 好轉:癥狀改善,痔縮小。

4.3.3 未愈:癥狀、體征均無變化。

5 肛裂的診斷依據(jù)、證候分類、療效評定

肛裂系指肛管皮膚及皮下組織裂開或形成潰瘍。又名“鉤腸痔”、“裂肛”。

5.1 診斷依據(jù)

5.1.1 排便時疼痛明顯,便后疼痛可加劇,常有便秘及少量便血。好發(fā)于肛門前后正中部位。

5.1.2 肛管皮膚淺表縱裂,創(chuàng)緣整齊、基底新鮮、色紅,觸痛明顯,創(chuàng)面富于彈性。多見于一期肛裂:

5.1.3 有反復發(fā)作史。創(chuàng)緣不規(guī)則,增厚,彈性差,潰瘍基底紫紅色或有膿性分泌物。多見于二期肛裂。

5.1.4 潰瘍邊緣發(fā)硬,基底色紫紅,有膿性分泌物。上端鄰近肛竇處肛乳頭肥大;創(chuàng)緣下端有哨兵痔,或有皮下瘺管形成。多見三期肛裂。

5.2 證候分類

5.2.1 血熱腸燥:大便而三日一行,質干硬,便時滴血或手紙染血,肛門疼痛,腹部脹滿,溲黃。裂口色紅。舌質偏紅,苔黃燥,脈弦數(shù)。

5.2.2 陰虛津虧:大便干燥數(shù)日一行,便時疼痛點滴下血, 口干咽燥,五心煩熱。裂口深紅。舌紅,少苔或無苔,脈細數(shù)。

5.2.3 氣滯血瘀:肛門刺痛,便時便后尤甚。肛門緊縮,裂口色紫暗。占質紫暗,脈弦或澀。

5.3 療效評定

5.3.1 治愈:癥狀消失,裂口愈合。

5.3.2 好轉:癥狀改善,裂口或創(chuàng)面縮小。

5.3.3 未愈:癥狀無改善,裂口無變化。

6 肛癰的診斷依據(jù)、證候分類、療效評定

肛癰系肛管直腸周圍軟組織間隙急性感染所形成的化膿性病變,又稱肛門直腸周圍膿腫。

6.1 診斷依據(jù)

6.1.1 局部紅腫疼痛,有波動感,一般無明顯全身癥狀者,多位于肛提肌以下間隙,屬低位肛癰。包括坐骨直腸間隙膿腫、肛周皮下膿腫、括約肌間隙膿腫。

6.1.2 出現(xiàn)寒戰(zhàn),高熱,乏力,脈數(shù)等全身癥狀,血白細胞總數(shù)及中性粒細胞增高,局部穿刺可抽出膿液者,多位于肛提肌以上間隙,屬高位肛癰。包括骨盆直腸間隙膿腫、直腸后間隙膿腫、直腸粘膜下膿腫。

6.2 癥候分類

6.2.1 火毒蘊結:肛門周圍突然腫痛,持續(xù)加劇,伴有惡寒、發(fā)熱、便秘、溲赤。肛周紅腫,觸痛明顯,質硬,表面灼熱。舌紅,苔薄黃,脈數(shù)。

6.2.2 熱毒熾盛:肛門腫痛劇烈,可持續(xù)數(shù)日,痛如雞啄,夜寐不安,伴有惡寒發(fā)熱,口干便秘,小便困難。肛周紅腫,按之有波動感或穿刺有膿。舌紅,苔黃,脈弦滑。

6.2.3 陰虛毒戀:肛門腫痛、灼熱,表皮色紅,潰后難斂,伴有午后潮熱,心煩口干,夜間盜汗。舌紅,少苔,脈細數(shù)。

6.3 療效評定

6.3.1 治愈:癥狀及體征均消失,傷口愈合。

6.3.2 好轉:癥狀改善,病灶或傷口縮小。

6.3.3 未愈:癥狀及體征均無變化。

7 肛漏的診斷依據(jù)、證候分類、療效評定

肛漏系肛癰成膿自潰或切開后所遺留的腔道。義稱痔漏、痔瘡。

7.1 診斷依據(jù)

7.1.1 有肛癰病史。病灶有外口、管道、內口可征。

7.1.2 分類

a. 低位單純性肛漏:只有一條管道,且位于肛管直腸環(huán)以下。

b. 低位復雜性肛漏:具兩條以上管道,位于肛管直腸環(huán)以下,且有兩個以上外口

或內口

c. 高位單純性肛漏:只有一條管道,穿越肛管直腸環(huán)或位于其上。

d. 高位復雜性肛漏:管道有兩條以上,位于肛管直腸環(huán)以上,且有兩個以上外口

或內口。

7.1.3 肛周潰破流膿,可暫時外口愈合,導致蓄膿呈急性發(fā)作的肛癰表現(xiàn)。

7.2 證候分類

7.2.1 濕熱下注:肛周經(jīng)常流膿液,膿質稠厚,肛門脹痛,局部灼熱。肛周有潰口,按之有索狀物通向肛內。舌紅,苔黃,脈弦或滑。

7.2.2 正虛邪戀:肛周流膿液,質地稀薄,肛門隱隱作痛,外口皮色暗淡,漏口時潰時愈,肛周有潰口,按之較硬,或有膿液從潰口流出,且多有索狀物通向肛內,可伴有神疲乏力。舌淡,苔薄,脈濡。

7.2.3 陰液虧虛:肛周有潰口,顏色淡紅,按之有索狀物通向肛內,可伴有潮熱盜汗,心煩口干。舌紅,少苔,脈細數(shù)。

7.3 療效評定

7.3.1 治愈:癥狀及體征消失,創(chuàng)口愈合。

7.3.2 好轉:癥狀及體征改善,創(chuàng)口未愈。

7.3.3 未愈:癥狀及體征均無變化。

8 脫肛的診斷依據(jù)、證候分類、療效評定

脫肛主要指直腸粘膜或直腸全層脫垂,少數(shù)可發(fā)生部分乙狀結腸脫垂,又稱直腸脫垂。

8.1 診斷依據(jù)

8.1.1 多見于排便或努掙時,直腸粘膜脫出,色淡紅,長度小于4cm,質軟,不出血,便后能自行回納,肛門功能良好者,為不完全性脫垂……

8.1.2 排便或腹壓增加時。直腸全層脫出,色紅,長度在4~8cm,圓錐形,質軟,表面為環(huán)狀有層次的粘膜皺襞。便后需手法復位,肛門括約功能下降,為完全性脫垂。

8.1.3 排便或增加腹壓時,直腸全層或部分乙狀結腸脫出,長度大于8cmi,圓柱形,喪面有較淺的環(huán)狀皺襞,觸之很厚,需手法復位,肛門松馳,括約功能明顯下降,為重度脫垂。

8.2 證候分類

8.2.1 脾虛氣陷:便時肛內腫物脫出,輕重不一,色淡紅,伴有肛門墜脹,大便帶血,神疲乏力,食欲不振,甚則有頭昏耳鳴,腰膝酸軟。舌淡,苔薄白,脈弱。

8.2.2 濕熱下注:肛內腫物脫出,色紫暗或深紅,甚則表面部分潰破,糜爛,肛門墜痛,肛內指檢有灼熱感。舌紅,苔黃膩,脈弦數(shù)。

8.3 療效評定

8.3.1 治愈:癥狀及體征消失,肛門括約功能良好。

8.3.2 好轉:癥狀及體征改善。

8.3.3 未愈:癥狀及體征均無變化。

9 懸珠痔的診斷依據(jù)、證候分類、療效評定

懸珠痔系正常肛乳頭因慢性炎癥刺激所致纖維結締組織增生,又稱肛乳頭纖維瘤。

9.1 診斷依據(jù)

9.1.1 肛門潮濕,瘙癢,便時可有腫物脫出,有墜脹不適感。

9.1.2 可單發(fā),也可多發(fā),多與肛裂并發(fā)。

9.1.3 肛門鏡檢查:齒線部可見白色腫物,有蒂或無蒂,腫物表面為皮膚組織。

9.2 證候分類

9.2.1 濕熱下注:肛周潮濕、潮紅、有灼熱感。肥大的肛乳頭充血、水腫。舌紅,苔黃,脈滑數(shù)。

9.2.2 氣滯血瘀:排便后肛門部腫物脫出,表面色紫暗,伴有肛門墜脹。舌紫暗,苔薄,脈澀。

9.3 療效評定

9.3.1 治愈:癥狀消失,局部腫物消失。

9.3.2 好轉:癥狀減輕,局部腫物明顯縮小或減少。

9.3.3 未愈:癥狀和體征均無變化。

10 骶尾部畸胎瘤的診斷依據(jù)、證候分類、療效評定

骶尾部畸胎瘤是起源于胚胎原始細胞,生長于骶尾部的腫瘤。

10.1 診斷依據(jù)

10.1.1 肛門墜脹不適,早期可無任何癥狀。

10.1.2 肛旁腫物向下后方逐漸生長,有異物感,腰骶酸脹。

10.1.3 腫物潰破可流膿液,潰口經(jīng)久不愈。

10.1.4 X線鋇劑灌腸檢查:直腸后壁占位性病變,腸壁受壓成被推擠到一側。

10.1.5 X線攝片示腫物內可見鈣化點、鈣化塊、骨組織或牙齒樣組織。

10.1.6 B超檢查示有堅硬的實質組織、軟組織和囊腔。

10.2 證候分類

10.2.1 腎氣虧虛:肛門墜脹,腰骶酸軟,乏力,毛發(fā)不榮,腫物潰后流液清稀,潰口凹陷不愈。舌淡,苔薄,脈細弱。

10.2.2 濕熱下注:肛門脹痛,局部紅腫,按之可有波動感,伴有惡寒發(fā)熱。舌紅,苔黃膩,脈數(shù)。

10.3 療效評定

10.3.1 治愈:癥狀消失,腫塊消失或完全切除后傷口愈合。

10.3.2 好轉:癥狀減輕,腫塊縮小,或未能完全切除。

10.3.3 未愈:癥狀及體征均無變化。

11 骶尾部囊腫竇的診斷依據(jù)、證候分類、療效評定

骶尾部囊腫竇指位于骶尾部的囊腫因感染所形成的竇道。

11.1 診斷依據(jù)

11.1.1 可有損傷、感染病史。

11.1.2 骶尾部有腫塊脹痛,破潰后間歇溢出分泌物和膿液。

11.1.3 骶尾部正中見一個或幾個藏毛凹陷或竇道,有時有毛發(fā)伸出。

11.1.4 骶尾部下方或偏于一側可觸及腫塊。

11.2 證候分類

11.2.1 寒濕凝聚:腫塊生長緩慢,光滑活動,無壓痛,伴口淡,畏寒。舌淡紅,苔薄白,脈沉緊。

11.2.2 濕熱蘊結:惡寒發(fā)熱,局部紅腫、疼痛拒按。舌質紅,苔黃,脈數(shù)。

11.2.3 氣陰兩虛:腫塊潰破,經(jīng)久不愈,流液清稀,伴有精神萎靡,形體消瘦。舌質嫩紅,苔薄,脈細無力。

11 療效評定

11.3.1 治愈:癥狀消失,腫塊消失或完全切除后傷口愈合。

11.3.2 好轉:癥狀減輕,腫塊縮小或未能完全切除或殘留竇道。

11.3.3 未愈:癥狀及體征均無變化。

12 息肉痔的診斷依據(jù)、證候分類、療效評定

息肉痔指發(fā)生于直腸內粘膜上的贅生物,有蒂或無蒂,又稱直腸息肉。

12.1 診斷依據(jù)

12.1.1 多有便血,色鮮紅,可伴有粘液或有肛門墜脹。

12.1.2 排便后可有腫物脫出肛門外,可自行回納或手法復位。

12.1.3 肛門指診:可觸廢低位息肉或高位帶蒂息肉,腫物柔軟或堅韌,光滑,可活動。

12.1.4 直腸鏡檢查:贅生物有蒂或廣基,表面為粘膜樣組織,單發(fā)或多發(fā)。

12.1.5 組織病理檢查可助明確診斷。

12.2 證候分類

12.2.1 風傷腸絡:便血鮮紅,滴血、帶血。息肉表面充血明顯,脫出或不脫出肛外。舌紅,苔白或薄黃,脈浮數(shù)。

12.2.2 氣滯血瘀:腫物脫出肛外,不能回納,疼痛甚,表面紫暗。舌紫,脈澀。

12.2.3 脾氣虧虛:腫物易于脫出肛外,表面增生粗糙,或有少量出血, 肛門松馳。舌淡,苔薄,脈弱。

12.3 療效評定

12.3.1 治愈:癥狀消失,腫塊消失或完全切除后傷口愈合。

12.3.2 好轉:癥狀減輕、腫塊縮小,或未能完全切除。

12.3.3 未愈:癥狀和體征均無變化。

13 肛門直腸狹窄的診斷依據(jù)、證候分類、療效評定

肛門直腸狹窄指任何原因所致肛門、直腸腔道變窄,并導致排便困難。

13.1 診斷依據(jù)

13.1.1 排便困難,伴肛門墜脹,并有肛門阻塞感。重者可有腹脹,惡心嘔吐。

13.1.2 有肛周炎癥、肛門損傷或肛門直腸手術病史,

13.1.3 肛門指檢,食指通過困難或不能通過,可觸及鐮狀、環(huán)狀或管狀狹窄環(huán)。

13.1.4 直腸鏡檢查,部分患者可見狹窄環(huán),狹窄部位可有糜爛、潰瘍。

13.2 證候分類

13.2.1 氣滯血瘀:肛門墜脹,疼痛,排便時加重,排便不暢,伴有腹脹、腸鳴。舌紫暗或有瘀斑,苔黃或白,脈弦。

13.2.2 熱結腸燥:大便秘結,干硬難解,口干。舌紅,苔黃少津,脈數(shù)。

13.2.3 腸道濕熱:排便不暢,便溏次多,有粘液或膿血,低熱,肛門潮濕。舌紅,苔黃厚膩,脈滑數(shù)。

13.3 療效評定

13.3.1 治愈:癥狀消失,排便通暢,肛門指檢肛管直腸腔通暢。

13.3.2 好轉:癥狀減輕,排便欠暢,肛門指檢食指通過欠暢。

13.3.3 未愈:癥狀及體征均無改善。

14 肛門失禁的診斷依據(jù)、證候分類、療效評定

肛門失禁指肛門完全或不完全失去控制排便的能力。

14.1 診斷依據(jù)

14.1.1 有肛門損傷或手術病史。

14.1.2 肛周皮膚感覺遲鈍,不能隨意控制氣體、液體甚至成形糞便的殘留。

14.1.3 肛門閉合不全,粘膜脫出。肛門指檢可觸及疤痕、缺損,肛管直腸收縮乏力。

14.1.4 肛管壓力測定,收縮壓、靜息壓下降。

14.1.5 肌電圖檢查,肛周肌肉興奮性下降。

14.2 證候分類

14.2.1 脾虛不固:大便不能完全控制,伴有神疲乏力,納谷欠佳,或有泄瀉、脫肛。肛門指檢肛管松弛。舌淡,苔薄,脈弱。

14.2.2 腎虛不固:大便不能控制,病程較長,伴有頭昏乏力,腰酸耳鳴,肛門指檢肛管松弛。舌淡,脈沉細無力。

14.3 療效評定

14.3.1 治愈:能隨意控制氣體、液體、成形糞便排出。

14.3.2 好轉:可控制成形糞便排出,不能控制氣體、液體,肛門括約功能不全。

14.3.3 未愈:肛門控制能力無改善。

15 直腸前突的診斷依據(jù)、證候分類、療效評定

直腸前突系抬直腸前下段向陰道方向突出,形成一個囊腔,尤在努掙排便時為甚,致糞便滯留,出現(xiàn)排便困難。

15.1 診斷依據(jù)

15.1.1 排便困難,多為二日以上排便一次,每次排便時間明顯延長,伴有肛門墜脹及便意不盡感。

15.1.2 肛門指檢示直腸前下方可觸及明顯凹陷。

15.1.3 排糞造影示直腸下段呈囊袋狀突向前方。

15.2 證候分類

15.2.1 脾氣虧虛:神疲乏力,納食欠佳,排便困難,伴肛門墜脹及便意不盡感,大便日行數(shù)次,質稀軟,但解時困難。舌淡,苔薄,脈弱。

15.2.2 氣陰兩虛:頭昏乏力,口干欲飲,排便困難,排便時間延長,便意未盡感,大便數(shù)日一行,質較硬。舌淡紅,苔薄,脈弱。

15.3 療效評定

15.3.1 治愈:癥狀消失,排糞造影正常。

15.3.2 好轉:癥狀及排糞造影有改善。

15.3.3 未愈:癥狀及排糞造影無改善。

16 盆底肌痙攣綜合征的診斷依據(jù)、證候分類、療效評定

盆底肌痙攣綜合征系由于盆底肌痙攣(反常收縮),出現(xiàn)以排便困難,肛門不適為主要癥狀的疾病。

16.1 診斷依據(jù)

16.1.1 排便困難,3~4日排便一次,質多干結,每次排便時間延長,可伴有便時肛門疼痛及便意不盡感。

16.1.2 肛門指檢示肛管緊縮。

16.1.3 排糞造影:用力排便時肛直角不增大,多小于90度。

16.1.4 肌電圖示盆底肌興奮性增高。

16.2 證候分類

16.2.1 氣滯血瘀:排便困難,排便時間延長,便時肛門疼痛,大便2一3日一行,質干。舌暗淡或夾有瘀斑,脈澀。

16.2.2 濕熱下注:排便困難,排便時間延長,大便3~4日一行,質干,便意不盡感,肛門墜脹。舌紅,苔黃厚膩,脈滑數(shù)。

16.2.3 陰虛火旺:排便困難,排便時間延長,大便3~4日一行,質干結,口干欲飲,可有盜汗。舌紅,苔少,脈細數(shù)、

16.3 療效評定

16.3.1 治愈:癥狀消失,排糞造影正常。

16.3.2 好轉:癥狀及排糞造影有改善。

16.3.3 未愈:癥狀及排糞造影無改善。

17 肛門濕瘍的診斷依據(jù)、證候分類、行效評定

肛門濕瘍是一種常見的非傳染性皮膚病,病變多局限于肛門周圍皮膚。相當于肛門濕疹。

17.1 診斷依據(jù)

17.1.1 急性濕瘍:發(fā)病較快,病程較長,初起時皮膚損害有紅斑、丘疹、滲出、糜爛、結癡、脫屑等,一般表現(xiàn)一種。輕者微癢,重者瘙癢劇烈,難以忍受,呈間歇性或陣發(fā)性發(fā)作,夜間增劇。

17.1.2 亞急性濕瘍:多由急性濕瘍遷延不愈,病情較緩慢。水皰不多,滲液少,尚可見紅斑、丘疹、鱗屑、癡皮、糜爛等。

17.1.3 慢性濕瘍:常因急性濕瘍日久不愈,轉為漫性濕瘍,或一開始表現(xiàn)為慢性者,肛緣皮膚增厚粗糙,呈苔蘚樣變,彈性減弱或消失。伴有皸裂,顏色棕紅或灰白色,皮損界線不清楚,瘙癢劇烈。病程較長,常延久不愈,反復發(fā)作。

17.2 證候分類

17.2.1 濕熱下注:以急性、亞急性濕瘍較為多見。起病較急,皮損為潮紅、腫脹、糜爛、滋水浸淫成片,結痂。伴有瘙癢或大便秘結,小便短黃,苔黃膩,脈滑數(shù)等癥狀者,為熱重于濕。若起病較緩慢,皮損以丘疹、皰疹為主,滋水較多,伴有倦怠無力,納呆,大便溏,苔白膩,脈滑等癥狀者,為濕重于熱。

17.2.2 血虛風燥:以慢性濕瘍?yōu)槎嘁姡磸桶l(fā)作,病程較長。皮損肥厚,呈苔蘚樣變,色索沉著,結痂脫屑等,或伴有頭昏乏力,腰酸腿軟。舌淡紅,苔薄白,脈細無力。

17.3 療效評定

17.3.1 治愈:癥狀消失,皮膚恢復正常。

17.3.2 好轉:癥狀及皮膚損害有改善。

17.3.3 未愈:癥狀與體征無改善。

18 鎖肛痔的診斷依據(jù)、證候分類、療效評定

鎖肛痔系發(fā)生在肛管直腸的惡性腫瘤。相當于肛管直腸癌。

18.1 診斷依據(jù)

18.1.1 早期排便習慣改變,便次增多或減少,可伴有肛門墜脹。

18.1.2 繼則發(fā)生便血,色鮮紅或暗紅,伴有粘液,且便次增多。有里急后重感,或有膿血便。

18.1.3 晚期排便困難,糞便變細變扁,甚至出現(xiàn)腸梗阻征象。

18.1.4 可轉移至肝、肺等部位。侵及骶叢時,可有劇烈疼痛,全身出現(xiàn)惡液質。

18.1.5 肛門指檢,多可觸及腫塊及潰瘍,指套染血。

18.1.6 直腸鏡檢查,可見腫塊及潰瘍?;罱M織病理檢查,可明確診斷。

18.2 證候分類

18.2.1 濕熱蘊結:肛門墜脹,便次增多,大便帶血,色澤暗紅,或挾粘液,或有里急后重。舌紅,苔黃膩,脈滑數(shù)。

18.2.2 氣陰兩虛:面色無華,消瘦乏力,便溏,或排便困難,便中帶血,色澤紫暗,肛門墜脹,或伴心煩口干,夜間盜汗。舌紅或絳,少苔,脈細弱或細數(shù)。

18.2.3 氣滯血瘀:肛周腫物隆起,觸之堅硬如石,墜痛不休?;虼蟊銕а?,色紫暗,里急后重,排便困難。舌質紫暗,脈澀。

18.3 療效評定

18.3.1 治愈:癥狀消失,腫塊消失或完全切除,傷口愈合。

18.3.2 好轉:癥狀減輕,腫塊縮小,或未能完全切除。

18.3.3 未愈:癥狀及體征均無變化。

編輯推薦
考試輔導
題庫軟件
中醫(yī)肛腸學職稱考試題庫軟件(中/高級)

題庫軟件:熱賣中

題庫設計緊扣考試大綱、考試教材、考試科目。符合衛(wèi)生高級職稱考試題型與考試科目,考試資料豐富,免費試用。

回到頂部
折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