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店
APP下載

掃一掃,立即下載

醫(yī)學教育網APP下載
微 信
醫(yī)學教育網微信公號

官方微信Yishimed66

搜索|
您的位置:醫(yī)學教育網 > 中醫(yī)師承 > 輔導精華

中醫(yī)師承跟師心得:失眠、嗜睡的臨床表現及其意義

2020-04-13 17:41 醫(yī)學教育網
|

傳統(tǒng)師承確有專長考核復習開始,想要牢記相關知識點,離不開不斷地鞏固復習。醫(yī)學教育網小編為幫助廣大考生順利備考,特為大家整理了“中醫(yī)師承跟師心得:失眠、嗜睡的臨床表現及其意義”相關內容,詳細如下:

失眠的臨床表現及其意義

失眠是指病人經常不易入睡,或睡而易醒不能再睡,或睡而不酣時易驚醒,甚至徹夜不眠的病癥,常伴有多夢。又稱“不寐”或“不得眠"。

正常人睡眠時間的長短有個體差異,且與年齡大小相關。不能單以睡眠時間的長短判斷是否失眠。

失眠是陽不入陰,神不守舍的病理表現,多由陰虛或陽盛所致。其病機有虛實之分,虛者多因陰血虧虛、心神失養(yǎng),或心膽氣虛,心神不安所致,常見于心脾兩虛、心腎不交、心膽氣虛等證。實者多因邪氣內擾心神所致,如心肝火盛,或痰火擾神,或食滯內停所致的“胃不和則臥不安”等。臨床常見有四種類型:

(1)不易入睡,甚至徹夜不眠,兼心煩不寐者,多見于心腎不交。

(2)睡后易醒,不易再睡者,兼心悸、便溏,多見于心脾兩虛。

(3)睡眠時時驚醒,不易安臥者,多見于膽郁痰擾。

(4)夜臥不安,腹脹噯氣酸腐者,多為食滯內停。

要點二 嗜睡的臨床表現及其意義

嗜睡指患者神疲困倦,睡意很濃,經常不自主地入睡的癥狀。嗜睡常因痰濕內盛,或陽虛陰盛導致。

(1)困倦嗜睡,伴頭目昏沉,胸悶脘痞,肢體困重者,乃痰濕困脾,清陽不升所致。

(2)若飯后嗜睡,兼神疲倦怠,食少納呆者,多由脾失健運,清陽不升所致。

(3)大病之后,精神疲乏而嗜睡,是正氣未復的表現。

(4)精神極度疲憊,神識朦朧,困倦欲睡,肢冷脈微者,系心腎陽衰,神失溫養(yǎng)所致。

以上關于“中醫(yī)師承跟師心得:失眠、嗜睡的臨床表現及其意義”的內容由醫(yī)學教育網搜集整理,有一分勞動就有一份收獲,日積月累,從少到多,奇跡就可以創(chuàng)造出來。預祝廣大考生考試順利。

醫(yī)師資格考試公眾號

報考地區(qū)
更多 >
編輯推薦
    • 免費試聽
    林君硯 中醫(yī)師承 《中醫(yī)婦科學》 免費試聽
    回到頂部
    折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