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見清氣分熱劑的組成及主治是中醫(yī)專長醫(yī)師資格考試中涉及的知識點,為幫助大家了解,醫(yī)學(xué)教育網(wǎng)小編為您整理解答常見清氣分熱劑的組成及主治如下:
白虎湯
《傷寒論》
【組成】石膏一斤,碎知母六兩甘草二兩,炙粳米六合
【用法】以水煮米熟湯成,去滓,溫服。
【功用】清熱生津。
【主治】氣分熱盛證。壯熱面赤,煩渴引飲,汗出惡熱,脈洪大有力。
【配伍意義】本方所治乃傷寒化熱內(nèi)傳陽明之經(jīng),或溫邪傳入氣分的熱盛證。治當(dāng)清熱生津。重用石膏為君,既清陽明氣分大熱,又止渴除煩。臣以知母,既助石膏清肺胃之熱,又滋陰潤燥救已傷之陰津并止渴除煩。粳米、炙甘草益胃生津,又可防止大寒傷中之弊,為佐藥。炙甘草兼以調(diào)和諸藥,為使。本方配伍特點主要有二:一是取辛甘寒之石膏與苦寒潤之知母相配,君臣相須,使清熱生津之力倍增。二是寒涼的石膏、知母配伍和中護胃的甘草、粳米,以防寒涼傷胃,使祛邪而不傷正。
竹葉石膏湯
《傷寒論》
【組成】竹葉二把石膏一斤半夏半升,洗麥門冬一升,去心人參二兩甘草二兩,炙梗米半升
【用法】水煮去滓,內(nèi)粳米,煮米熟,湯成去米,溫服。
【功用】清熱生津,益氣和胃。
【主治】傷寒、溫病、暑病,余熱未清,氣津兩傷證。身熱多汗,心胸?zé)?,氣逆欲嘔,口干喜飲,或虛煩不寐,舌紅苔少,脈虛數(shù)。
【配伍意義】本證乃熱病后期,余熱未清,氣津兩傷,胃氣不和所致。治當(dāng)清熱生津,益氣和胃。方中石膏清熱除煩為君。麥冬養(yǎng)陰生津,兼除暑熱,為臣。佐以人參益氣,半夏苦燥降逆,與人參相伍,則脾升胃降,嘔逆自除。半夏性溫而燥,然麥冬倍量于斯,則溫燥之性去而降逆之用存,且無傷津之虞。此外,半夏雖溫,但配入清熱益氣生津藥中,既使人參、麥冬補而不滯,又有助于輸轉(zhuǎn)津液。竹葉清熱除煩為佐,甘草、粳米和中養(yǎng)胃,用為佐使。本方補虛而不戀邪,祛邪扶正兼顧,清而不寒,補而不滯,為其配伍特點。本方與白虎湯相比,正如《醫(yī)宗金鑒》所言:“以大寒之劑,易為清補之方。”
以上是“常見清氣分熱劑的組成及主治”的全部內(nèi)容,由醫(yī)學(xué)教育網(wǎng)小編為您整理,如果您覺得這篇文章還不錯,可以分享給身邊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