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費試聽
- 免費直播
02月07日 19:00-21:00
詳情02月08日 09:00-21:00
詳情五官科病證是中醫(yī)助理醫(yī)師《針灸學》相關考點,醫(yī)學教育網為您整理相關內容如下:
一、目赤腫痛
【辨證】
多因外感風熱時邪,侵襲目竅,郁而不宣;或因肝膽火盛,循經上擾,以致經脈閉阻,血壅氣滯,驟然發(fā)生目赤腫痛。
【辨證】
主癥 目赤腫痛,羞明,流淚,眵多。
兼見頭痛,發(fā)熱,脈浮數者,為風熱證;兼口苦,煩熱,便秘,脈弦滑者,為肝膽火盛。
【治療】
1.基本治療
治法 清瀉風熱,消腫定痛。取手陽明、足厥陰、足少陽經穴為主。
主穴 合谷 太沖 風池 睛明 太陽
配穴 風熱者,加少商、上星;肝膽火盛者,加行間、俠溪。
操作 毫針瀉法。少商、太陽、上星點刺出血。
方義 目為肝之竅,陽明、太陽、少陽、足厥陰經脈均循行目系。合谷調陽明經氣以疏泄風熱。太沖、風池分屬肝膽兩經,上下相應,導肝膽之火下行。睛明為足太陽、陽明之交會穴,可宣泄患部之郁熱,通絡明目。太陽點刺放血以泄熱消腫。
2.其他治療
(1)挑刺法 可在肩胛間按壓過敏點,或大椎兩旁0.5寸處選點挑治。本法適用于急性結膜炎。
(2)耳針法 選眼、目1、目2、肝。毫針刺,留針20分鐘,間歇運針;亦可在耳尖或耳背靜脈點刺出血。
二、耳聾、耳鳴
【病因病機】
內因多由惱怒、驚恐,肝膽風火上逆,以致少陽經氣閉阻;或因腎虛氣弱,肝腎虧虛,精氣不能上濡于耳而成;外因多由風邪侵襲,壅遏清竅所致;亦有因突然暴響震傷耳竅引起者。
【辨證】
1.實證
主癥 暴病耳聾,或耳中覺脹,鳴聲隆隆不斷,按之不減。
兼見頭脹,面赤,咽干,煩躁善怒,脈弦者,為肝膽火旺;畏寒,發(fā)熱,脈浮者,為外感風邪。
2.虛證
主癥 久病耳聾,耳鳴如蟬,時作時止,勞累則加劇,按之鳴聲減弱。
兼見頭暈,腰膝酸軟,乏力,遺精,帶下,脈虛細者,為腎氣不足;五心煩熱,遺精盜汗,舌紅少津,脈細數者,為肝腎虧虛。
【治療】
1.基本治療
(1)實證
治法 清肝瀉火,疏通耳竅。以足少陽、手少陽經穴為主。
主穴 翳風 聽會 俠溪 中渚
配穴 肝膽風火者,加太沖、丘墟;外感風邪者,加外關、合谷。
操作 毫針瀉法。
方義 手、足少陽兩經經脈均入耳中,因此取手少陽之中渚、翳風,足少陽之聽會、俠溪。疏通少陽經絡,清肝瀉火。
(2)虛證
治法 益腎養(yǎng)竅。以足少陰、手太陽經穴為主。
主穴 太溪照海聽官
配穴 腎氣不足者,加腎俞、氣海;肝腎虧虛者,加腎俞、肝俞。
操作 毫針補法。腎氣虛可用小艾炷灸患處。
方義 太溪、照海補益腎精、腎氣。聽宮為局部取穴,可疏通耳部經絡之氣。
2.其他治療
(1)耳針法 選心、肝、腎、內耳、皮質下。暴聾者,毫針強刺激;一般耳鳴、耳聾中等刺激量,亦可埋針。
(2)穴位注射法 選聽宮、翳風、完骨、瘈脈。用654-2注射液,每次兩側各選一穴,每穴注射5mg;或用維生素B12100μg注射液,每穴0.2~0.5ml.
(3)頭針法 選取兩側暈聽區(qū),毫針刺,間歇運針,留針20分鐘,每日或隔日1次。
02月07日 19:00-21:00
詳情02月08日 09:00-21:00
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