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生方案
APP下載

掃一掃,立即下載

醫(yī)學教育網APP下載
手機網
醫(yī)學教育網手機網

手機網二維碼

微 信
醫(yī)學教育網微信公號

官方微信

搜索|
您的位置:醫(yī)學教育網 > 醫(yī)學百科類 > 疾病 > 心肌病 > 正文

心臟性猝死是怎么回事?

2020-12-21 09:11 醫(yī)學教育網
|

關于心肌病,醫(yī)學教育網整理了“心臟性猝死是怎么回事?”的內容,幫助大家了解,希望對您有幫助,快來看看吧!

問:有冠心病的人需要長期吃哪些藥物?

答:有冠心病的人服藥有兩個目的,一個是預防復發(fā),不發(fā)生心肌梗死或猝死等嚴重后果,另一個是改善心絞痛癥狀。

首先,冠心病人需要長期吃阿司匹林和他汀類藥物,只要沒有禁忌癥,可以耐受,需要長期堅持服用。

阿司匹林可以預防血栓形成、他汀類藥物可以抑制動脈粥樣硬化斑塊進展,這兩類藥物是預防復發(fā)最重要的藥物。

有心肌缺血或持續(xù)有心絞痛癥狀的冠心病患者建議長期吃硝酸酯類藥物,包括消心痛、依姆多和欣康等,心絞痛發(fā)作時可含服硝酸甘油。多數情況下,還可能需要服用β受體阻滯劑等藥物。

沒有心肌缺血,沒有冠狀動脈狹窄的人,比如經過介入治療、搭橋手術等治療后,已經沒有心絞痛的患者,也可以停用。

如果有冠心病,且合并有心衰或左室功能降低,還需要酌情服用血管緊張素轉化酶抑制(ACEI)/血管緊張素受體拮抗劑(ARB)、β受體阻滯劑或醛固酮受體拮抗劑等藥物。

還有一些其他藥物,如尼可地爾、合心爽、曲美他嗪(萬爽力)等,是針對微血管心絞痛、冠脈痙攣或比較嚴重的心肌缺血等情況,醫(yī)生會根據情況處方。

此外,如合并高血壓、糖尿病等情況,也需要服用相應的藥物。心臟(源)性猝死

心臟性猝死是指由于各種心臟原因,引起的以意識喪失為先導的自然死亡,死亡發(fā)生在癥狀出現后1小時內。

心臟性猝死的主要表現為:心臟原因引起的胸痛、氣促等急性發(fā)作后1小時之內死亡;發(fā)現之前往往沒有征兆;一旦發(fā)生,有效營救時間短暫。

病因

1、器質性心臟病

1)大多數心臟性猝死的發(fā)生與器質性心臟病有關,如冠心病、心肌病、瓣膜性心臟病等。

2)心臟性猝死另一型為惡性心律失常所致,它的發(fā)生是冠狀動脈血管事件、心肌損傷、心肌代謝異常和(或)自主神經張力改變等因素相互作用引起的一系列病理生理異常的結果。

2、高血壓合并左心室肥厚

高血壓合并左心室肥厚是另一個主要原因。由于長年高血壓,心肌代償性肥厚并繼發(fā)心肌組織損傷,導致形成惡性心律失常的電生理基礎。心室肥厚也是心力衰竭的病理基礎,而心力衰竭患者猝死發(fā)生率十分高。

3、其他可引起猝死的心血管疾病

例如:

1)非粥樣硬化性冠狀動脈異常;

2)心肌疾病和心力衰竭,包括致心律失常性右心室心肌病、肥厚型心肌病、擴張型心肌病、心肌致密化不全等;

3)心肌炎癥、浸潤、退行性變;

4)心臟腫瘤;

5)先天性心臟??;

6)原發(fā)性心電異常,包括嚴重心動過緩(病態(tài)竇房結綜合征,高度或完全性房室傳導阻滯)、先天性或獲得性長QT綜合征、短QT綜合征、布魯加達綜合征等;

7)電解質紊亂,如低鉀血癥、低鎂血癥;

8)與神經體液或中樞神經系統影響有關的心律失常;

9)房室結部位的腫瘤;

10)主動脈夾層;

11)肺栓塞等。

臨床表現

引起心臟性猝死的臨床過程可分為4個時期:前驅期、終末事件期、心臟驟停、生物學死亡,處于不同的時期,表現也不相同。

1、前驅期

可能沒有明顯表現,部分患者會出現心慌、氣促、疲乏、胸痛等癥狀。

2、終末事件期

主要表現為:眩暈、黑蒙;突發(fā)心慌;迅速加重的呼吸困難;劇烈胸痛等。

3、心臟驟停

主要表現為:突發(fā)意識喪失;大動脈搏動消失;伴有局部或全身抽搐;呼吸斷斷續(xù)續(xù),直到停止;面色蒼白或紫紺。

4、生物學死亡

如果發(fā)生了生物學死亡,也就是腦、心、肺、肝、腎等臟器功能永久性喪失,則無法再搶救成功。

治療

一旦診斷心臟驟停,即應立即進行心肺復蘇,包括基本生命支持、高級基本生命支持和復蘇后處理。

1、藥物治療

1)抗心律失常治療

常用藥物包括以下幾種。

胺碘酮:用于電擊復律治療后反復發(fā)作的室性心動過速及心室顫動。

利多卡因:為治療室性心律失常首選藥物,尤其是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室性心律失常。

腎上腺素:用于心室顫動、心臟停搏和電-機械分離。

阿托品:用于伴血液動力學障礙的竇性心動過緩、高度房室傳導阻滯及心室停搏的治療。

異丙腎上腺素:用于阿托品無效的心動過緩或心室停搏。

碳酸氫納:對心臟驟停的治療作用尚不明確,宜在進行心肺復蘇、除顫、改善通氣及藥物治療后應用。

2)增加心排血量,維持血壓

常用藥物包括腎上腺素、去甲腎上腺素、多巴胺、多巴酚丁胺、阿拉明和鈣制劑等。靜脈滴注時,須嚴格控制藥物劑量及滴注速度。

2、手術治療

人工心臟起搏適用于高度房室傳導阻滯、嚴重心動過緩或心室停搏者。

3、其他治療

1)基本生命支持

開放氣道:一旦確診心臟驟停,確認現場安全,就地進行心肺復蘇,同時呼救。

人工呼吸:迅速確定呼吸是否停止。如無自主呼吸,即行口對口人工呼吸。

胸外按壓:檢查頸動脈搏動,如動脈搏動消失,立即胸外按壓。成人按壓胸骨的幅度至少為5cm,但不超過6cm。兒童和嬰兒的按壓幅度至少為胸部前后徑的1/3(兒童約5cm,嬰兒約4cm)。按壓頻率約100~120次/分左右,按壓部位胸骨中下1/3交界處。

人工呼吸和胸外按壓同時進行:如一人進行心肺復蘇時,胸外按壓與人工呼吸之比約為30∶2。

2)高級基本生命支持

盡早應用簡易人工呼吸器:經面罩加壓給氧并準備氣管插管、簡易呼吸器和呼吸機。

建立靜脈通路:及時輸注各種搶救藥物。一些患者因周圍靜脈塌陷而穿刺難以成功,可選用骨髓腔穿刺、頸外靜脈或股靜脈插管。有些藥物如利多卡因、阿托品和腎上腺素等可經氣管套管內滴入。

盡早心電監(jiān)護和心電圖檢查。

必要時盡早電復律或電除顫治療。

3)復蘇后處理

心肺復蘇后需要維持有效的循環(huán)和呼吸,防治腦缺氧和腦水腫。

如有血壓下降,除對癥治療外應分析原因,予以正確的治療。

有條件者宜行血液動力學監(jiān)測,以指導用藥。

對難治性休克,應注意有無心肺復蘇后的其他并發(fā)癥,如氣胸、心包填塞或腹腔臟器損傷等。

如發(fā)生左心功能不全,酌予強心、利尿和擴血管治療。

預防

心源性猝死的預防是一種綜合措施。根據患者的病情分為一級預防和二級預防。

1、一級預防

1)主要是控制危險因素和基礎疾病。冠心病、高危高血壓、心功能不全、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征等患者,應積極配合醫(yī)生進行治療。

2)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規(guī)律地進行運動,避免過度勞累。

3)避免暴飲暴食,戒煙,限酒,健康、合理飲食。

4)避免精神過度緊張或過度興奮,保持良好的心境。

2、二級預防

植入置入式心臟復律除顫器也可以有效預防心律失常原因導致的心臟性猝死的發(fā)生。

以上就是“心臟性猝死是怎么回事?”的介紹了,更多相關內容請關注醫(yī)學教育網!

醫(yī)師資格考試公眾號

編輯推薦
考試輔導
回到頂部
折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