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費試聽
- 免費直播
11月06日 19:00-21:00
詳情11月07日 10:00-12:00
詳情小兒下呼吸道解剖特點
1. 氣管、支氣管:自環(huán)狀軟骨下緣起至與肺泡連接的肺泡管以上,呈樹枝狀分布。兒童氣管位置較成人稍高,新生兒氣管上端相當于第4頸椎水平,下端分支處相當于第3胸椎水平,隨年齡增長而逐漸下降,至12歲時氣管分支處降至第5,6胸椎水平。右側支氣管較直,似氣管的延伸。而左側支氣管則自氣管的側方分出,因此支氣管異物多見于右側支氣管。
小兒的氣管和支氣管腔相對狹窄且毛細支氣管蝗發(fā)育較氣管、支氣管、肺泡發(fā)育慢,管腔更為狹窄。6歲時支氣管直徑增加一倍,毛細支氣管及氣管約在15歲時增加一倍。軟骨柔軟、彈力纖維組織發(fā)育不良,粘膜血管豐富,粘液腺分泌不足,使纖毛運動差,不能有效地排除微生物,較易導致感染,使呼吸道產(chǎn)生狹窄、阻塞等癥狀。
2. 肺臟:肺臟在胎兒時期已相當發(fā)育,隨著年齡增長進一步發(fā)育。至成年時肺臟重量增加約20倍。
肺容量:新生兒為65-67ml,8歲增加7倍,12歲增加9倍,至20歲時等于新生兒的20倍。
肺泡:數(shù)量出生時約200萬個為成人8%,成人為3億個,8歲時增至1400萬個。肺泡面積生后1歲半達體表面積的2倍,3歲時達3倍,至成年達到10倍。肺泡直徑新生肺泡直徑為100μm,年長兒為100-200μm,成人為200-300μm。
肺組織的特點:彈力組織發(fā)良較差,血管組織豐富,有利于生長發(fā)育,整個肺臟含血量多而含氣量相對較少,氣體交換面積小,間質(zhì)發(fā)育旺盛。因肺泡數(shù)量少而小,肺炎時,易致粘液阻塞。間質(zhì)性炎病時易并發(fā)肺不張、肺氣腫及肺后下方墜積瘀血等。
3. 肺門:由支氣管、大血管和幾組淋巴結所組成。淋巴結構與肺部其他淋巴組織互相聯(lián)系。當有呼吸道感染時,肺內(nèi)淋巴結易出現(xiàn)炎癥反應。
4. 胸膜:新生兒及嬰兒期胸膜腔相對寬大。壁層胸膜固定不夠堅密,易于伸展,胸膜薄且較易移動。
5. 縱膈:較成人相對寬大,柔軟富于彈性。前縱膈上部包括胸腺、上腔靜脈、升主動脈弓和前縱膈淋巴結。下部包括心臟及膈神經(jīng)等。后縱膈包括氣管、支氣管、胸導管、降主動脈、迷走神經(jīng)、交感神經(jīng)、食道和后縱膈淋巴結等。當胸腔積液時,使縱膈受擠壓而致氣管、心臟和大血管移位,因此引起心、血管功能障礙,甚至發(fā)生危象。嬰兒期葉間胸膜炎較為多見。
6. 胸廓:嬰幼兒胸廓短小呈桶狀,肋骨呈水平位與脊柱幾成直角(如成人深呼吸狀態(tài)),胸廓的前后徑與橫徑幾乎相等。肺臟相對較大,幾乎填滿整個胸腔。心臟呈橫位,縱膈相對大,加之呼吸肌發(fā)育差,呼吸時胸廓的活動范圍小,吸氣時胸廓擴張受限制,換氣不夠充分,尤以肺的下部(脊柱內(nèi)側)受限更甚,不能充分進行氣體交換。這些都使小兒呼吸在生理和病理方面經(jīng)常處于不利地位。隨著小兒年齡增大,開始站立、行走,膈肌逐漸下降,3歲以后達第5肋間。肋骨傾斜,胸廓橫經(jīng)逐漸大于后前徑逐漸接近成人。膈肌下降能增加吸入氣體的容積,增加換氣量。如膈肌收縮力弱、膈運動發(fā)生障礙(鼓腸、腹水、肝腫大等)都能使肺部換氣量減少。
11月06日 19:00-21:00
詳情11月07日 10:00-12:00
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