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載

掃一掃,立即下載

醫(yī)學教育網APP下載

開發(fā)者:1

蘋果版本:1

安卓版本:1

應用涉及權限:查看權限 >

APP:隱私政策:查看政策 >

微 信
醫(yī)學教育網微信公號

官方微信Yishimed66

24小時客服電話:010-82311666
您的位置:醫(yī)學教育網 > 中醫(yī)理論 > 辨證論治 > 中醫(yī)內科 > 正文

肺痿的辨證論治-中醫(yī)內科

2013-06-17 17:09 醫(yī)學教育網
|

熱點推薦

——●●●聚焦熱點●●●——
報名入口>> 審核要求>> 特惠活動>>
重大變動>> 摸底測試>> 資料0元領>>

1.虛熱證

咳吐濁唾涎沫,其質較黏稠,或咳痰帶血,咳聲不揚,甚則音嗄,氣急喘促,口渴咽燥,午后潮熱,形體消瘦,皮毛干枯,舌紅而干,脈虛數。

證機概要:肺陰虧耗,虛火內熾,灼津為痰。

治法:滋陰清熱,潤肺生津。

代表方:麥門冬湯合清燥救肺湯加減。前方潤肺生津,降逆下氣,用于咳嗽氣逆,咽喉干燥不利,咳痰黏濁不爽。后方養(yǎng)陰潤燥,清金降火,用于陰虛燥火內盛,干咳痰少,咽癢氣逆。

常用藥:太子參、甘草、大棗、粳米益氣生津,甘緩補中;桑葉、石膏清泄肺經燥熱;阿膠、麥冬、胡麻仁滋肺養(yǎng)陰;杏仁、枇杷葉、半夏化痰止咳,下氣降逆。

如火盛,出現(xiàn)虛煩、咳嗆、嘔逆者,則去大棗,加竹茹、竹葉清熱和胃降逆;咳吐濁黏痰,口干欲飲,加天花粉、知母、川貝母清熱化痰;津傷甚者加沙參、玉竹以養(yǎng)肺津;潮熱加銀柴胡、地骨皮以清虛熱,退骨蒸。

2.虛寒證

咯吐涎沫,其質清稀量多,不渴,短氣不足以息,頭眩,神疲乏力,食少,形寒,小便數,或遺尿,舌質淡,脈虛弱醫(yī)學教育網|搜集整理。

證機概要:肺氣虛寒,氣不化津,津反為涎。

治法:溫肺益氣。

代表方:甘草干姜湯或生姜甘草湯加減。前方甘辛合用,甘以滋液,辛以散寒。后方則以補脾助肺,益氣生津為主。

常用藥:甘草、干姜溫肺脾;人參、大棗、白術、茯苓甘溫補脾,益氣生津。

肺虛失約,唾沫多而尿頻者加煨益智;腎虛不能納氣,喘息,短氣者,可配鐘乳石、五味子,另吞蛤蚧粉。

醫(yī)師資格考試公眾號

距離2025醫(yī)師技能考試

編輯推薦
    • 免費試聽
    • 免費直播
    湯以恒 臨床執(zhí)業(yè)醫(yī)師 《消化系統(tǒng)》 免費試聽
    免費資料
    醫(yī)師資格考試 備考資料包
    歷年考點
    應試指導
    仿真試卷
    思維導圖
    立即領取
    回到頂部
    折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