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初期,以發(fā)熱為主癥,可伴有其它表證,并兼見虛損癥狀。治療應祛邪扶正。由于虛損的程度不同,感受邪氣的差異,其臨床表現(xiàn)及治療亦有不同。
1.氣虛陽明熱盛發(fā)熱
癥狀:高熱、汗出而熱不退、口渴、煩躁不安、咳嗽、胸痛便秘、形體消瘦、素體氣虛、背微惡風,素體倦怠乏力、兩目紅赤,舌質紅,脈數(shù)無力。
治法:益氣疏表
處方:白虎加人參湯
石膏、人參、知母、甘草、銀花、連翹、青黛、茯苓、川貝、陳皮、桑白皮、黃芩。醫(yī)。學教育網(wǎng)搜集整理
若高熱不退,神昏譫語,暮輕夜重、為熱邪內(nèi)陷心包,可用安宮牛黃丸以清心開竅,待神清熱退再辨證施治。若熱勢不減,皮膚斑疹隱現(xiàn),或神志昏蒙,入夜尤甚、舌質紅絳、脈細數(shù),為熱入營血之證,可用清營湯、犀角地黃湯合安宮丸化裁,常用藥如犀角、生地、丹參、黃連、竹葉、麥冬、銀花、連翹、玄參、赤芍、丹皮等。
2.陰虛挾痰外感發(fā)熱
癥狀:平素周身乏力、手足心熱、腰膝酸軟遺精、早泄、心悸少寐、繼則出現(xiàn)低熱、畏風、口渴、咽痛、咳嗽、咳痰量少、胸痛、頸后、腋下及腹股溝等處淋巴結腫大,舌紅少苔,脈浮細數(shù)。
治法:養(yǎng)陰疏表
處方:加減葳蕤湯與養(yǎng)陰清肺湯化裁
葳蕤、白薇、蔥白、桔梗、薄荷、淡豆豉、益智仁、生地、麥冬、川貝母、玄參、甘草、板藍根、大青葉、雙花、青黛、天竺黃等。
3.氣虛外感發(fā)熱
癥狀:極度無力、出汗、語聲低微、神疲倦怠、周身不適、動則心悸氣短,發(fā)熱勞累加重、或微惡風寒、咳嗽少痰,身痛、面白、目清、或淋巴結腫大,舌淡白,脈浮而無力。
處方:玉屏風散加味
黃芪、白術、防風、人參、醫(yī)學教育|網(wǎng)搜集整理枸杞子、茯苓、銀花、連翹、板蘭根、桔梗、川貝、甘草。
若外感風寒,惡風寒較重者,可用參蘇飲加減。藥用:人參、蘇葉、葛根、前胡、半夏、積殼、茯苓、陳皮、桔梗、木香、甘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