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臨床資料
本組48例患者均為傷殘康復期患者,男38例,女10例,年齡7~45歲。
2、心理分析
2.1共性心理反應:外傷致殘患者都是健康狀態(tài)突然發(fā)生意外所致,種突然的打擊,患者往往不知所措、行為紊亂,是應急反應?;謴推诨颊呱裰厩宄?,尤其是了解自己軀體某一功能喪失時,難以忍受,產生一系列心理上的不良反應,患者痛苦萬分、醫(yī)學|教育網搜集悲觀消極?,F(xiàn)實情況迫使其不得不考慮到今后的一系列問題。例如生活、工作以及將來會不會受歧視等問題。已婚者考慮愛人是否會離婚,未婚者考慮今后的就業(yè)及生活問題,這種心理反應與其性格有關。
2.2差異性心理反應:活潑型:平日活潑、反應迅速,傷殘后反應強烈,對不良刺激耐受性差,易產生心理危機。安靜型:平日安靜、情緒不易外露、善于忍耐,傷后情緒低沉、多思多慮。軟弱型:平日深沉、具有內向性,傷殘后孤獨、疑心重、易絕望。
3、心理護理
3.1共性不良心理狀態(tài)的心理護理。
3.1.1穩(wěn)定情緒:在家庭診治中,醫(yī)務人員要以熱情的態(tài)度,尊重、關心患者,說話要注意語言藝術,禁用刺激性語言,以高尚的醫(yī)德穩(wěn)定患者的情緒,為今后的康復奠定基礎。例如一男性患者,30歲,頭面部損傷后瘢痕攣縮,口眼歪斜,平時帽沿拉的很低與墨鏡形成一體,幾乎遮住整面孔,家訪時他沉默不語,唯恐別人嘲笑他,我們發(fā)現(xiàn)了他的心態(tài)后,就用適當?shù)难哉Z開導他、尊重其人格。在治療上為其提供方便,使患者以積極的態(tài)度配合治療,康復效果良好。
3.1.2面對現(xiàn)實:部分患者傷殘后否認或回避現(xiàn)實,甚至有不切實的空想,我們通過家庭病房做好心理護理,讓患者面對傷殘后所帶來的不良后果,向其提供身殘志堅的實例作為榜樣,使其樹立信心、振作起來,面對生活。例如一男性患者,50歲,因工傷殘癱瘓,長期與家人分居,性格古怪,醫(yī)護人員以高度的責任感,直誠地與他一起分析病情,精心治療與護理,使其面對現(xiàn)實、自強不息,利用殘余功能,一邊康復治療,一邊料理生活,做到“殘而不廢”。
3.1.3爭取家屬配合:家屬對傷殘患者的康復起重要作用,醫(yī)務人員在做好其他工作的同時,還要督促家屬關心、安慰患者,滿足患者的心理需要。例如一男性患者,35歲,腦外傷后左側肢體活動不靈,生活不能自理,既因拖累妻子而內疚,又怕妻子提出離婚,我們一邊鼓勵患者樹立信心,一邊做家屬的工作,并讓小孩常去陪伴他,患者終于露出了舒心的微笑。
3.2差異性不良心理的護理原則:對性格外向者,護士要多與他交談,幫患者正確分析病情。對性格內向者,要求護士主動接近,掌握其內心世界,多以行動打開患者的心扉,使其消除偏見、多慮的不良心理。對軟弱型者,醫(yī)護人員要從多方面照顧患者,用典型事例說服患者,使其鼓足勇氣振作起來。
總之,傷殘家庭患者不同于其他患者的心理反應及心理需要,醫(yī)務人員必須對其采用不同的心理護理措施,滿足患者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