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費試聽
- 免費直播
11月06日 19:00-21:00
詳情11月07日 10:00-12:00
詳情厚樸為常用中藥。始載《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列為中品。
別名:紫樸、紫油樸、川樸。
來源:為木蘭科植物落葉喬木厚樸或凹葉厚樸的干燥枝皮、干皮、根皮。多為栽培。
產(chǎn)地:川樸主產(chǎn)于四川、湖北、湖南以及廣東、廣西、江西、云南、貴州、安徽等省。溫樸主產(chǎn)于浙江(在溫州集散)、福建等省。
性狀鑒別:厚樸由于取材部位和加工形狀不同醫(yī)學|教育網(wǎng),商品分毛根樸、根樸、靴樸、筒樸、枝樸等品種;又根據(jù)皮層的薄厚、柴性、肉性以及含油情況等幾方面的因素,劃分成不同等級,區(qū)分品質(zhì)優(yōu)務(wù)。
1、毛根樸。是從厚樸樹較細枝根上剝下的皮層,呈不規(guī)則的長條單卷筒狀、雙卷筒狀或破裂長片狀。長短不一,約5~50厘米,直徑約0.5~2厘米,厚約1~3毫米,彎曲如腸,故又名“雞腸樸”。外表皮棕色或灰褐色,有較細密的縱皺紋。內(nèi)表面棕色或紫棕色,略平滑。質(zhì)韌,斷面棕紅色,纖維性。氣辛香,味微苦辣。嚼之殘渣較多。
2、根樸。是從厚樸樹主根上剝下的皮層。形太不一,有卷筒狀、片塊狀、羊耳狀等形式,皮層略厚,約3~5毫米。外表皮灰棕色或棕褐色,有不規(guī)則的縱皺紋。內(nèi)表面紫棕色,顯平滑油潤、質(zhì)稍堅韌。斷面紫棕色,顆粒狀,少纖維,顯油潤。氣辛香,味辛微苦。嚼之殘渣較少。
3、靴樸。是從厚樸樹靠近根部主干上剝下的皮層,呈單卷筒狀,上細下粗,狀如喇叭或長筒靴形故名“靴樸”,又名腦樸或兜樸。長70~80厘米,上端直徑約10厘米,下端約15~20厘米,厚約3~8毫米。外表皮粗糙,灰棕色或灰褐色,有的刮去表皮則略平滑,露肉部分棕色,帶薄皮部分灰白色。內(nèi)表面紫棕色,略平滑。質(zhì)堅韌,斷面棕色,顆粒狀,顯油潤。氣辛香,味辛苦。嚼之殘渣較少。
4、筒樸。是從厚樸樹主干較粗大的枝干上剝下的皮層。呈單卷筒或雙卷筒狀,多截成40厘米或80厘米的節(jié)段,單卷直徑約4~6厘米,皮厚約3~6毫米。外表皮粗糙,灰褐色或灰棕色,常帶有明顯的節(jié)疤痕及灰白或灰綠色花斑。內(nèi)表面紫棕色。質(zhì)堅韌,斷面顆粒狀或顯纖維性,棕紅色。氣香較淡,味苦辣。嚼之殘渣稍多。
5、枝樸。是從厚樸樹枝上剝下的皮層,形狀與筒樸略同,唯皮層較薄,厚約1~2毫米,外表皮灰褐色,內(nèi)表皮黃棕色。斷面纖維性較大,香辣味較小,嚼之多渣。
以肉厚油潤,斷面紫棕色,顆粒狀醫(yī)學教育|網(wǎng)厚樸為常用中藥。始載《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列為中品。
別名:紫樸、紫油樸、川樸。
來源:為木蘭科植物落葉喬木厚樸或凹葉厚樸的干燥枝皮、干皮、根皮。多為栽培。
產(chǎn)地:川樸主產(chǎn)于四川、湖北、湖南以及廣東、廣西、江西、云南、貴州、安徽等省。溫樸主產(chǎn)于浙江(在溫州集散)、福建等省。
性狀鑒別:厚樸由于取材部位和加工形狀不同,商品分毛根樸、根樸、靴樸、筒樸、枝樸等品種;又根據(jù)皮層的薄厚、柴性、肉性以及含油情況等幾方面的因素,劃分成不同等級,區(qū)分品質(zhì)優(yōu)務(wù)。
1、毛根樸。是從厚樸樹較細枝根上剝下的皮層,呈不規(guī)則的長條單卷筒狀、雙卷筒狀或破裂長片狀。長短不一,約5~50厘米,直徑約0.5~2厘米,厚約1~3毫米,彎曲如腸,故又名“雞腸樸”。外表皮棕色或灰褐色,有較細密的縱皺紋。內(nèi)表面棕色或紫棕色,略平滑。質(zhì)韌,斷面棕紅色,纖維性。氣辛香,味微苦辣。嚼之殘渣較多。
2、根樸。是從厚樸樹主根上剝下的皮層。形太不一,有卷筒狀、片塊狀、羊耳狀等形式,皮層略厚,約3~5毫米。外表皮灰棕色或棕褐色,有不規(guī)則的縱皺紋。內(nèi)表面紫棕色,顯平滑油潤、質(zhì)稍堅韌。斷面紫棕色,顆粒狀,少纖維,顯油潤。氣辛香,味辛微苦。嚼之殘渣較少。
3、靴樸。是從厚樸樹靠近根部主干上剝下的皮層,呈單卷筒狀,上細下粗,狀如喇叭或長筒靴形故名“靴樸”,又名腦樸或兜樸。長70~80厘米,上端直徑約10厘米,下端約15~20厘米,厚約3~8毫米。外表皮粗糙,灰棕色或灰褐色,有的刮去表皮則略平滑,露肉部分棕色,帶薄皮部分灰白色。內(nèi)表面紫棕色,略平滑。質(zhì)堅韌,斷面棕色,顆粒狀,顯油潤。氣辛香,味辛苦。嚼之殘渣較少。
4、筒樸。是從厚樸樹主干較粗大的枝干上剝下的皮層。呈單卷筒或雙卷筒狀,多截成40厘米或80厘米的節(jié)段,單卷直徑約4~6厘米,皮厚約3~6毫米。外表皮粗糙,灰褐色或灰棕色,常帶有明顯的節(jié)疤痕及灰白或灰綠色花斑。內(nèi)表面紫棕色。質(zhì)堅韌,斷面顆粒狀或顯纖維性,棕紅色。氣香較淡,味苦辣。嚼之殘渣稍多。
5、枝樸。是從厚樸樹枝上剝下的皮層,形狀與筒樸略同,唯皮層較薄,厚約1~2毫米,外表皮灰褐色,內(nèi)表皮黃棕色。斷面纖維性較大,香辣味較小,嚼之多渣。
以肉厚油潤,斷面紫棕色,顆粒狀,少纖維,嚼之少渣,香辣味濃烈者為佳。
主要成分:含厚樸酚、異厚樸酚、巨箭毒鹼;揮發(fā)油中含有楨楠醇。
功效與作用:1、抗菌。體外試驗對痢疾桿菌、大腸桿菌、傷寒桿菌有較強的抗菌作用。對金黃色葡萄球菌的抗菌作用比黃連、黃芩更強。
2、解痙。厚樸煎液能使實驗動物離體腸管的緊張度下降,對橫紋肌的強直收縮有輕度緩解作用,因其對橫紋肌的運動神經(jīng)末稍有一定麻痹作用,與箭毒作用相類似。
3、健胃。刺激消化道粘膜引起反射性興奮。
此外,前人還觀察到厚樸具有鎮(zhèn)痛、鎮(zhèn)靜和平喘的作用。
炮制:姜制后切絲。
性味:苦、辛,溫。
歸經(jīng):入脾、胃、肺、大腸經(jīng)。
功能:溫中下氣,燥濕化痰,平喘。
主治:脘腹脹悶,腹痛,反胃嘔吐,咳喘等癥。
臨床應(yīng)用:為除脹和止瀉的重要藥物。
1、用于治療腹脹。主要用于實脹(腹脹而有不便黃短、大便干結(jié)、脈滑數(shù)有力),其中對谷脹(飲食過度而致消化不良)、氣脹(因胃腸功能失調(diào),而致腸內(nèi)物質(zhì)腐敗發(fā)酵,氣體產(chǎn)量過多而在腸內(nèi)積聚,常見于腸炎、肝炎、胃腸神經(jīng)官能癥)尤為適宜。如屬谷脹,可配山楂、麥芽、神曲等消導藥;如屬氣賬,程度輕者可單用存樸2.4~3g(研末)開水送服即能減輕,一般多配半夏、茯苓,如半夏存樸湯;肝炎所致的氣脹,常在逍遙散基礎(chǔ)上加厚樸、大腹皮以減輕腹脹。
至于虛脹和寒脹,其治療主要不靠厚樸,并應(yīng)慎用。治虛脹用黨參比用厚樸好;治寒脹也只在溫補藥中酌加厚樸協(xié)助。
2、用于治療泄瀉下痢(急性腸炎)。單用厚樸一味,即能止瀉。可用厚樸9g(研末),開水送服。每日三次。
3、用于治療胃實(腹脘脹滿、宿食不消、吞酸噯腐,或有嘔吐,相當于消化不良),取其有健胃作用,能消除胃脘實痞,前人稱此作用為“平胃”。一般配蒼術(shù)、茯苓等,方如平胃散;如偏于熱者,則配黃連、梔子,方如連樸飲;偏于寒者則配豆蔻,干姜,方如厚樸溫中湯。
4、用于平喘,其原理尚待進一步研究(可能為對支氣管平滑肌有松弛作用)。常輔助麻黃、杏仁,治療痰飲喘咳,有痰多、胸滿、咳喘、苔白膩,多見于肺氣腫合并感染,方如厚樸麻黃湯,此方也可治痙攣性支氣管炎。
用量:3~9g健胃宜少量,行氣及止瀉則用量可稍大。
處方舉例:1、半夏厚樸湯(《金匱要略》):制半夏6g,厚樸6g,茯苓9g,蘇葉6g,生姜6g,水煎服。
2、平胃散:(見蒼術(shù)項下)。
3、連樸飲(《霍亂論》):川連3g,川樸4.5g,石菖蒲3g,制半夏3g,山梔子9g,淡豆豉9g,蘆根6g,水煎服 .
4、厚樸溫中湯(《內(nèi)外傷辯惑論》):厚樸6g,草豆蔻2.4g,陳皮6g,木香3g(后下)、茯苓9g,干姜6g,甘草3g,水煎服。
5、厚樸麻黃湯加減:厚樸6g,麻黃3g,杏仁9g,制半夏3g,五味子1.5g,淡干姜1.5g,細辛1.5g,茯苓12g,甘草3g,水煎服。
注:在云南和廣西部分地區(qū)以一種外形和厚樸相似的樹皮作厚樸使用。但其內(nèi)色呈黃棕色,枯燥而不顯油潤,柴性較大。氣異臭(臭肥皂味),味微苦,而不辣。據(jù)知是同科植物木蓮或辛夷等樹木的皮層,因氣味與厚樸不同,不應(yīng)作厚樸使用。注意區(qū)分。
,少纖維,嚼之少渣,香辣味濃烈者為佳。
主要成分:含厚樸酚、異厚樸酚、巨箭毒鹼;揮發(fā)油中含有楨楠醇。
功效與作用:1、抗菌。體外試驗對痢疾桿菌、大腸桿菌、傷寒桿菌有較強的抗菌作用。對金黃色葡萄球菌的抗菌作用比黃連、黃芩更強。
2、解痙。厚樸煎液能使實驗動物離體腸管的緊張度下降,對橫紋肌的強直收縮有輕度緩解作用,因其對橫紋肌的運動神經(jīng)末稍有一定麻痹作用,與箭毒作用相類似。
3、健胃。刺激消化道粘膜引起反射性興奮。
此外,前人還觀察到厚樸具有鎮(zhèn)痛、鎮(zhèn)靜和平喘的作用。
炮制:姜制后切絲。
性味:苦、辛,溫。
歸經(jīng):入脾、胃、肺、大腸經(jīng)。
功能:溫中下氣,燥濕化痰,平喘。
主治:脘腹脹悶,腹痛,反胃嘔吐,咳喘等癥。
臨床應(yīng)用:為除脹和止瀉的重要藥物。
1、用于治療腹脹。主要用于實脹(腹脹而有不便黃短、大便干結(jié)、脈滑數(shù)有力)醫(yī)學教育|網(wǎng),其中對谷脹(飲食過度而致消化不良)、氣脹(因胃腸功能失調(diào),而致腸內(nèi)物質(zhì)腐敗發(fā)酵,氣體產(chǎn)量過多而在腸內(nèi)積聚,常見于腸炎、肝炎、胃腸神經(jīng)官能癥)尤為適宜。如屬谷脹,可配山楂、麥芽、神曲等消導藥;如屬氣賬,程度輕者可單用存樸2.4~3g(研末)開水送服即能減輕,一般多配半夏、茯苓,如半夏存樸湯;肝炎所致的氣脹,常在逍遙散基礎(chǔ)上加厚樸、大腹皮以減輕腹脹。
至于虛脹和寒脹,其治療主要不靠厚樸,并應(yīng)慎用。治虛脹用黨參比用厚樸好;治寒脹也只在溫補藥中酌加厚樸協(xié)助。
2、用于治療泄瀉下?。毙阅c炎)。單用厚樸一味,即能止瀉??捎煤駱?g(研末),開水送服。每日三次。
3、用于治療胃實(腹脘脹滿、宿食不消、吞酸噯腐,或有嘔吐,相當于消化不良),取其有健胃作用,能消除胃脘實痞,前人稱此作用為“平胃”。一般配蒼術(shù)、茯苓等,方如平胃散;如偏于熱者,則配黃連、梔子,方如連樸飲;偏于寒者則配豆蔻,干姜,方如厚樸溫中湯。
4、用于平喘,其原理尚待進一步研究(可能為對支氣管平滑肌有松弛作用)。常輔助麻黃、杏仁,治療痰飲喘咳,有痰多、胸滿、咳喘、苔白膩,多見于肺氣腫合并感染,方如厚樸麻黃湯,此方也可治痙攣性支氣管炎。
用量:3~9g健胃宜少量,行氣及止瀉則用量可稍大。
處方舉例:1、半夏厚樸湯(《金匱要略》):制半夏6g,厚樸6g,茯苓9g,蘇葉6g,生姜6g,水煎服。
2、平胃散:(見蒼術(shù)項下)。
3、連樸飲(《霍亂論》):川連3g,川樸4.5g,石菖蒲3g,制半夏3g,山梔子9g,淡豆豉9g,蘆根6g,水煎服 .
4、厚樸溫中湯(《內(nèi)外傷辯惑論》):厚樸6g,草豆蔻2.4g,陳皮6g,木香3g(后下)、茯苓9g,干姜6g,甘草3g,水煎服。
5、厚樸麻黃湯加減:厚樸6g,麻黃3g,杏仁9g,制半夏3g,五味子1.5g,淡干姜1.5g,細辛1.5g,茯苓12g,甘草3g,水煎服。
注:在云南和廣西部分地區(qū)以一種外形和厚樸相似的樹皮作厚樸使用。但其內(nèi)色呈黃棕色,枯燥而不顯油潤,柴性較大。氣異臭(臭肥皂味),味微苦,而不辣。據(jù)知是同科植物木蓮或辛夷等樹木的皮層,因氣味與厚樸不同,不應(yīng)作厚樸使用。注意區(qū)分。
11月06日 19:00-21:00
詳情11月07日 10:00-12:00
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