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
- 免費試聽
- 免費直播
![](http://m.cddzsc.cn/upload/html/2021/01/my120031.png)
2月12日 19:00-21:00
詳情![](http://m.cddzsc.cn/upload/html/2021/01/my120031.png)
2月13日 19:00-21:00
詳情證候口腔潰瘍稀散或糜爛,周圍色紅不著,疼痛不甚,反復(fù)發(fā)作或遷延不愈,神疲顴紅,盜汗口干,手足心熱,大便偏干,舌紅,苔少或花剝,脈細(xì)數(shù)或指紋淡紫。
辨證本證多由素體虛弱,久病久瀉或熱病、久病耗傷陰液,腎陰虧虛,水不制火,虛火上浮所致。虛火口瘡,則潰瘍稀散或糜爛,周圍色紅不著,疼痛不甚;陰虛火旺,則顴紅,盜汗口干,手足心熱,大便偏干,舌紅,苔少或花剝,脈細(xì)數(shù)或指紋淡紫。
本證以口舌潰瘍稀疏散發(fā),色淡,反復(fù)出現(xiàn)或遷延不愈,疼痛輕,伴陰虛內(nèi)熱癥狀為特征。
治法滋陰降火,醫(yī)學(xué)教|育網(wǎng)搜集整理引火歸元。
主方六味地黃丸加肉桂。(《小兒藥證直訣》)
常用藥熟地、山茱萸、山藥、茯苓、丹皮、澤瀉、肉桂。
熱病后傷陰重,加玄參、麥冬、烏梅滋陰生津;低熱或五心煩熱,加地骨皮、白薇清退虛熱;虛火盛,加知母、黃柏滋陰降火;大便秘結(jié),加蜂蜜、火麻仁潤腸通便。久病吐瀉后患口瘡,治宜氣陰雙補(bǔ),可服七味白術(shù)散,重用葛根,加烏梅、兒茶益氣生津斂瘡。若久病吐瀉,脾胃虛寒,無根之虛火上浮,癥見面白唇淡,手足欠溫,反復(fù)口瘡者,用理中湯加肉桂以溫補(bǔ)脾腎,引火歸元。
天
2月12日 19:00-21:00
詳情2月13日 19:00-21:00
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