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載

掃一掃,立即下載

醫(yī)學教育網APP下載

開發(fā)者:1

蘋果版本:1

安卓版本:1

應用涉及權限:查看權限 >

APP:隱私政策:查看政策 >

微 信
醫(yī)學教育網微信公號

官方微信Yishimed66

24小時客服電話:010-82311666
您的位置:醫(yī)學教育網 > 中醫(yī)理論 > 辨證論治 > 中醫(yī)外科 > 正文

燒傷的中醫(yī)辨證論治

2016-04-05 14:37 醫(yī)學教育網
|

熱點推薦

——●●●聚焦熱點●●●——
報名時間>> 考試公告>> 各地動態(tài)>>
重大變動>> 摸底測試>> 資料0元領>>

燒傷的中醫(yī)辨證論治

1.熱傷營衛(wèi)證

輕度燒傷,無全身癥狀,無需內治。

2.火毒傷津證

證候:壯熱煩躁,口干喜飲,便秘尿赤;舌紅絳而干,苔黃或黃糙,或舌光無苔,脈洪數(shù)或弦細數(shù)。

治法:清熱解毒,益氣養(yǎng)陰。

方藥:黃連解毒湯、銀花甘草湯、犀角地黃湯或清營湯加減。口干甚者加鮮石斛、天花粉;便秘加生大黃;尿赤加白茅根、淡竹葉等。

3.陰傷陽脫證

證候:神疲倦臥,面色蒼白,呼吸氣微,表情淡漠,嗜睡,自汗肢冷,體溫不升反低,尿少;全身或局部水腫,創(chuàng)面大量液體滲出;舌淡暗苔灰黑,或舌淡嫩無苔,脈微欲絕或虛大無力等。

治法:回陽救逆,益氣護陰。

方藥:四逆湯、參附湯合生脈散加味。冷汗淋漓加煅龍骨、煅牡蠣、黃芪、白芍、炙甘草。

4.火毒熾盛證

證候:壯熱不退,口干唇燥,大便秘結,小便短赤;舌紅而干,苔黃干或黃膩,脈洪數(shù)。

治法:清熱解毒。

方藥:黃連解毒湯。濕熱重者加清熱利濕之品。

5.火毒內陷證

證候:壯熱不退,口干唇燥,躁動不安,大便秘結,小便短赤;舌紅絳而干,苔黃或黃糙或焦干起刺,脈弦數(shù)等;若火毒傳心,可見煩躁不安,神昏譫語;火毒傳肺,可見呼吸氣粗,鼻翼扇動,咳嗽痰鳴,痰中帶血;火毒傳肝,可見黃疸,雙目上視,痙攣抽搐;若火毒傳脾,可見腹脹便結,便溏黏臭,惡心嘔吐,不思飲食,或有嘔血、便血;火毒傳腎,可見浮腫,尿血或尿閉醫(yī)學|教育網整理。

治法:清營涼血解毒。

方藥:清營湯或黃連解毒湯合犀角地黃湯加減。神昏譫語者加服安宮牛黃丸或紫雪丹;氣粗咳喘加生石膏、知母、貝母、桔梗、魚腥草、桑白皮、鮮蘆根;抽搐加羚羊角粉(沖)、鉤藤、石決明;腹脹便秘、惡心嘔吐加大黃、玄明粉、枳實、厚樸、大腹皮、木香;嘔血、便血加地榆炭、側柏炭、槐花炭、白及、三七、藕節(jié)炭;尿少或尿閉加白茅根、車前子、淡竹葉、澤瀉;血尿加生地、大小薊、黃柏炭、琥珀等。

6.氣血兩虛證

證候:疾病后期,火毒漸退,低熱或不發(fā)熱,精神疲倦,氣短懶言,形體消瘦,面色無華,食欲不振,自汗,盜汗;創(chuàng)面肉芽色淡,愈合遲緩;舌淡,苔薄白或薄黃,脈細弱。

治法:補氣養(yǎng)血,兼清余毒。

方藥:托里消毒散或八珍湯加金銀花、黃芪。食欲不振加神曲、麥芽、雞內金、薏苡仁、砂仁。

7.脾虛陰傷證

證候:疾病后期,火毒已退,脾胃虛弱,陰津耗損;面色萎黃,納呆食少,腹脹便溏,口干少津,或口舌生糜;舌暗紅而干,苔花剝或光滑無苔,脈細數(shù)。

治法:補氣健脾,益胃養(yǎng)陰。

方藥:益胃湯合參苓白術散加減。

醫(yī)師資格考試公眾號

距離2025醫(yī)師技能考試

編輯推薦
    • 免費試聽
    • 免費直播
    湯以恒 臨床執(zhí)業(yè)醫(yī)師 《消化系統(tǒng)》 免費試聽
    免費資料
    醫(yī)師資格考試 備考資料包
    歷年考點
    應試指導
    仿真試卷
    思維導圖
    立即領取
    回到頂部
    折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