備考中醫(yī)內科主治醫(yī)師考試,內容繁多,讓很多考生有些不知道如何去復習,抓不住重點,下面是醫(yī)|學教育|網搜集整理的一些知識點,希望對考生們有所幫助。
【概述】尿崩癥是因抗利尿激素缺乏(中樞性或垂體性尿崩癥)或腎臟對抗利尿激素反應缺陷(腎性尿崩癥)而致的內分泌疾病。以煩渴多飲、多尿、低比重尿為主要臨床特征。根據病因可分為原發(fā)性尿崩癥和繼發(fā)性尿崩癥;根據病情輕重可分為完全性尿崩癥和部分性尿崩癥;根據病程長短可分為暫時性尿崩癥和永久性尿崩癥。本病可發(fā)生于任何年齡,以青年多見,男女之比約2:1.尿崩癥屬中醫(yī)的“消渴”、“消癉”等范疇。
【病因病理】尿崩癥的病因有內因和外因兩方面。內因為稟賦陰虛或陽虛體質,外因有情志失調、飲食偏嗜、勞欲過度、外傷及手術創(chuàng)傷等。總之,不外肺、胃、腎等臟腑損傷,水津輸布失常,從而致病。
病理變化為素體陰虛,情志失調,飲食偏嗜辛辣香燥之品,致火熱內擾,心肝胃火熏蒸,而使肺燥津傷。肺陰虧耗,水津不能敷布測煩渴多飲以自救。肺燥金枯,金水不能相生,有開無合,關門不固則飲一按一?;蛞蛑薪固摵\化失常,致津液氣化不利,水津不能上承,降而不升,則口于多飲、多尿。此外,尚有勞欲過度傷及腎陰者,或外傷、手術創(chuàng)傷致使元神受損,腎氣受戕,津液不能氣化、固攝,直趨膀胱而多尿,進而口渴喜飲。病程遷延不已,每使精氣耗損,陰損及陽,而致氣陰兩虛及陰陽兩虛之證。
【診斷要點】
1.多尿、晝夜排尿量達5~10升或更多,尿色淺淡,伴口干、唾液減少,皮膚干燥,便秘等脫水癥。
2.尿比重(相對密度)低,常在1.001~1.005之間。以興奮抗利尿激素釋放的檢查方法,不能刺激使尿量顯著減少。行X線、CT、核磁共振等檢查,可確定顱內腫瘤、炎癥、外傷等病變原因。
【辯證分型】
1.肺胃熱盛癥狀:煩渴多飲多尿,消谷善饑,便秘。舌紅,苔燥黃,脈洪數或細數。
證候分析:心胃之火熏蒸,致肺燥津傷,肺陰虧耗,水津不布測煩渴多飲以自救;肺燥金桔,金水不能相生,有開無合,關門不固則飲多尿多;胃火旺盛,則消谷善饑;肺與大腸相表里,肺津虧損,腸腑失潤,則燥結便秘;舌紅、苔燥黃,為火熱傷津之象,病初熱盛為洪數脈,病情發(fā)展,傷及陰津,則為細數脈。
2.中陽虛弱癥狀:面白少華,昏倦乏力,納呆,口渴多飲,小便頻數,溲清如水。舌淡,苔白膩,脈細弱。
證候分析:“陽氣者,若天與日”,脾胃陽虛,運化失常,不能化生氣血測納呆,面白少華,昏倦乏力;津液失于氣化,降而不升,則口干多飲,小便頻數,溲清如水;舌淡,苔白膩,脈細弱,為中陽虛弱之征。
3.腎陰虧損癥狀:尿頻量多,口唇干燥多飲,形體消瘦,面色無華,腰膝酸軟。舌紅,苔薄少,脈沉細數。
證候分析:腎藏精,主固攝,為人體陰液之本。
腎虛失固,則尿頻量多;陰津流失,腎陰虧損,水失資源,不能上承,則口唇干燥多飲;陰精虛少,機體失于充養(yǎng),則形體消瘦,面色無華;腰為腎之腑,腎主骨,腎虛則腰膝酸軟;舌紅,苔薄少,脈沉細或數,均為腎陰虧損,或陰虛內熱之象。
4.氣陰兩虛癥狀:消瘦乏力,自汗氣短,口干舌燥,多飲多尿,腰酸,或五心煩熱,大便秘結。舌嫩紅,苔薄白少津,或少苦,脈細弱。
證候分析:氣陰兩虛,可見消瘦乏力,自汗氣短;肺胃陰虛,腎虛失調,則日于舌燥,多飲多尿,腰酸;陰虛內熱測五心煩熱,大便秘結;舌嫩紅,苔薄白少津,或少苦,脈細弱,均為氣陰兩虛之征。
5.陰陽兩虛癥狀:口于多飲,皮膚干燥,消瘦,飲一溲一,腰膝酸軟,陽痿早泄,形寒肢冷,面色白。舌淡苔白,脈沉細弱或沉微。
證候分析:陰陽互相依存,陰虛日久,必損及陽,陰陽俱虛;肺胃腎陰虛,則見口干多飲,皮膚干燥,消瘦;腎陽虛,不能氣化津液,則飲一溲一;腎虛于下,則腰膝酸軟;命門火衰,則陽痿、早泄;陽虛不能溫運,則形寒肢冷,面色白;舌淡苔白,脈沉細弱或沉微,均為陰陽俱虛之征。
【分型治療】
1.肺胃熱盛治則:清胃瀉火,養(yǎng)陰生津。
方藥:白虎湯加減。
石膏30克(先下)知母9克沙參15克麥冬15克石斛15克天花粉15克山藥15克山茱萸9克甘草3克。
隨癥加減:煩渴不止,神疲乏力者,加人參6克,以益氣生津;多食易饑者,加黃連3克、梔于6克,以苦寒清胃火;便秘者,加生地15克、玄參15克,以清潤通便;多尿者,加桑嫖蛸9克、金櫻子9克、覆盆子9克,以益腎固澀。
2.中陽虛弱治則:通陽化氣健脾生津。
方藥:五苓散加減。
茯苓9克豬苓9克白術9克澤瀉9克桂枝9克黨參12克沙參12克山藥12克隨癥加減:倦怠乏力明顯者,加人參9克,以益氣健脾;肢冷便溏者,加附子9克、干姜3克,以溫中健脾。
3.腎陰虧損治則:滋腎養(yǎng)陰,生津止渴。
方藥:六味地黃丸加減。
熟地12克山藥12克山茱萸10克龜版15克天冬15克沙參15克麥冬15克牡蠣30克隨癥加減:內熱明顯,煩熱盜汗者,改熟地為生地12克,并加黃柏9克、知母9克,以滋腎清熱;尿頻量多者,加益智仁9克、桑嫖蛸12克,以益腎縮尿。
4.氣陰兩虛治則:益氣養(yǎng)陰,滋腎固精。
方藥:生脈散合六味地黃丸加減。
黨參12克麥冬9克五味子6克生地12克山藥12克山茱萸9克茯苓9克澤瀉9克隨癥加減:多汗、心悸者,加龍骨、牡蠣各30克,以斂汗鎮(zhèn)心;口渴煩熱者,加石膏30克(先下)、知母9克,以清熱生津除煩;大便秘結者,加玄參15克,以滋陰潤腸;氣虛甚者,加人參9克、黃茂15克,以補元氣。
5 陰陽兩虛治則:溫腎滋陰,縮尿升津。
方藥:金匾腎氣丸加減。
附子9克肉桂粉2克(兌服)生地9克熟地9克山藥15克山茱萸9克茯苓9克澤瀉9克金櫻子9克覆盆子9克隨癥加減:乏力氣短者,加黃芪15克、黨參12克,以益氣補虛;陽痿、早泄者,加仙茅9克、仙靈脾9克、菟絲子9克,以溫腎助陽。
【中成藥】
1.知柏地黃九 每次6克,每日3次。
2.金匱腎氣丸 每次6克,每日3次。
【簡便方】
生曬參9克、石斛30克、山藥15克、牡蠣30克,每日1劑,分3次服。適用于尿崩癥口渴多尿,體虛乏力者。
【其它療法】
針灸療法:選肺俞、風池、合谷、足三里、腎俞、三陰交等穴,平補平瀉。伴形寒肢冷者,加關元、命門穴。
耳針療法:選臍點、內分泌、交感、神門、渴點、肺腎、膀胱等穴,每次2~3穴,留針20分鐘或埋針。
食療法:
(1)活蚌取肉,搗爛取水,燉熟每日數次溫服。
適用于尿崩癥內熱煩渴、多尿者。
(2)制首烏120克煎湯取什,與紅棗120克、黑芝麻100克、黑棗60克、淮山藥60克、小黑母雞1只(500克左右)共入砂鍋燉酥食用,1周1劑。適用于尿崩癥久病體虛者。
【注意事項】
1.尿崩癥患者治療期間應給予足量飲水,防止失水、失鉀,同時也應防止飲水過量而致水中毒。
2.患者應增加營養(yǎng),飲食少鹽,忌辛辣食品。
3.保持樂觀情緒,避免精神刺激,創(chuàng)造良好的休息環(huán)境。
4.應避免手術、外傷損傷下丘腦、垂體;積極防治腦炎、腦膜炎;發(fā)現腫瘤及時治療等,從而預防尿崩癥的發(fā)生。